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2/3 頁)
,能跑的富戶們早就逃之夭夭,京城裡盡是老弱病殘和一部分的不願離去的百姓。
京師糧價飛漲,百姓們食不果腹,已成事實,即便是在都城,百姓們依舊是艱難的活著。
朱祁鈺自從穿越而來,一直有一種隔岸觀火的感覺。
但是隨著在長安街上的巡視,這種不真實的隔岸觀火的感覺越來越淡薄,一種真實感讓他有苦難言。
這就是大明,這就是大明的百姓,他們心心念唸的是活著,他們期盼著大明能出一個英主,帶著他們活下去,好好活下去。
這也是他們唯一能有的期望。
“鄧茂七起義的事情,於老師父瞭解多少?”朱祁鈺翻身下馬,慢慢走在街上。
因為錦衣衛的存在,這些百姓看到他們早早就選擇了退讓到旁邊的街道。
于謙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殿下,那些人都是些可憐人。”
“福建布政司使宋新,貪腐成性和當地的鄉紳勾結,強迫傭戶們逢年過節送給鄉紳們“冬牲”,就是冬天一到,讓使用者給當地大善人們,送過冬的雞鴨魚鵝等肉禽。”
“正統十二年的時候,福建大旱,千里沃土顆粒無收,鄧茂七當時被推舉為了二十四都總甲,就是備倭軍義勇的參軍務。”
“他負責組織和訓練民兵,他通告當地的百姓拒送冬牲,因為再送百姓們都餓死了,要出大亂子。”
“布政司使宋新不聽鄧茂七的進言,派出三百弓兵抓鄧茂七,反而被鄧茂七全殲,鄧茂七才不得不殺白馬起義。”
朱祁鈺眉頭緊鎖,才點頭說道:“原來如此,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啊。”
于謙乃是兵部管主,他對鄧茂七和鄧茂八的造反一清二楚,他繼續說道:“只用了十天,鄧茂七就拉起了數萬人的隊伍,擊敗了所有延平府的衛所。”
“一個月的時間,鄧茂七就攻破了沙縣。那時候,他已經有了十萬大軍,還擊敗了鄧洪新率領的五千餘衛軍組成的平叛軍,屢戰屢勝,持續了一年有餘,無一合之敵。”
朱祁鈺有些啞然的說道:“看來金濂金尚書還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帥之才,他一去,鄧茂七束手就擒了。”
于謙看著天色,將他的郕王拉到了街邊,搖頭說道:“金濂到了福建之後,重金收買了鄧茂七的謀士羅汝先,才設伏成功,他並不以此戰為傲,反以之為恥。”
“他送到京師的書信說:哪有朝廷的兵馬對準自己的百姓的朝廷,簡直是荒唐至極!”
“但是宋新是錢皇后的外侄,無能能動。到現在宋新依舊是福建布政司使,金尚書前腳剛走,他後腳就故態重發,再次開始魚肉百姓。”
“鄧茂七戰死,他的侄子鄧伯孫等一眾頭領,本已被招降,現在又落草為寇了。唉,東南之局勢,依舊讓人揪心啊。”
朱祁鈺的面色同樣凝重,風雨飄搖的大明朝,正統一十四年,一年比一年荒唐。
這才建國八十年,大明朝正值壯年,就爆發了近百萬人規模的起義。
簡直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黃巢滅唐也沒搞到百萬人的規模,朱祁鎮接手的大明朝可是仁宣之治的大明朝!
而且起義軍,依舊有死灰復燃之徵兆。
“殿下怎麼看葉宗留、鄧茂七二人起義?”于謙有些好奇的問道。
朱祁鈺十分確定的說道:“人禍也。”
于謙甚是欣慰,陛下言行合一,這是于謙最希望看到的明君的模樣。
一輛輛驢車慢慢的駛進了西便門,他看著那些驢車上的剛被砍下的樹,滿是疑惑的說道:“這是?”
“回殿下,這就是在堅壁清野。”于謙看著那些幾人粗的大樹說道:“將京師百里之內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