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今日方知真容(第3/3 頁)
只需派人傳出口信,說手上有一筆利錢要放出去,再遣人誘使你來借。等到伱按下手印,便是無休止的利滾利。直到你將珍寶當給他,再把家中錢糧也賠個乾乾淨淨,不比你想的辦法高明?”
還能這樣的嗎?聽到這番騷操作,陳恆也忍不住開始檢討自己的痴愚,又不免好奇道:“他們不怕官府的嗎?”
陳恆以為古代的商人,都是夾著尾巴做人。畢竟富貴在權勢前,實在不堪一擊。沈萬三的故事,電視劇都拍爛了。
“痴兒,他將珍寶往宮中一送,自己又得了錢財又在上頭落了好。上下這番打點,誰家百姓能鬥得過他們。”
王先明憤憤拍桌,顯然對這些事早有不滿。他繼續道:“所謂的金陵四大家,沆瀣一氣,當今聖上既有大展宏圖的雄心,早晚會拿他們治罪,平一平民憤。”
“金陵四大家?”陳恆聞言卻是一愣,這名頭聽著好生耳熟。
王先明繼續給陳恆科普,“早點說給你聽也好,也免得你以後出門科考,不知不覺得罪這些王公子弟。他們四家分別是‘賈史王薛’,其中這賈家最是富貴……”
一個個熟悉的名字蹦到耳邊,陳恆越聽越是驚慌不定。他來此世也有些年頭,原以為只是重生在一個莫須有的朝代中,今日方知他竟是來到紅樓中。
等到老師科普完,結束一天的學習。陳恆渾渾噩噩的回到家中,一直到晚上躺在床上,他還是有些感慨。
這麼說來,遠在萬里開外的京城,還有個叫賈寶玉的少年郎?
那金陵十二釵,也個個都是真人嗎?
左右睡不著,陳恆索性從床上起身,抱著一卷書來到院中。此時明月高掛,銀河倒懸,陳恆隨意翻開書籍一頁,其中內容早已熟記於心,因不敢吵到家裡人,他只是藉著月光看中一行字,順勢在心中默讀。
如此過上一會,等自己頭腦重新清明。陳恆才放下書,他想明白了,就算自己身穿進紅樓如何,他又不姓賈不姓薛,也犯不著為賈府的沒落著急。
他跟賈寶玉的距離,就像從山溪村到京城那般遙遠。知道那些人的生平也沒什麼卵用,還不如趁現在抓緊努力,趁著賈府沒落前,去京城看看大觀園的繁華和沒落。
才不枉他來此世,走上一遭。
成年人的決斷,讓陳恆一下子想明白自己該做的事情。只見他神色恢復悠閒,放下書後,陳恆在院中渡步片刻,抬頭望著半輪桂月,忍不住吟道:
“山水相會龍起陸,輕舟欲過萬重山。”
…………
…………
不愛農活的陳淮津最終還是離家了,周氏架不住他的吵鬧,只好應允。那怕陳恆暗暗規勸,也改變不了什麼。
他人的命運,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
而自己的命運,也不能讓他人主宰。
陳淮津離家後,陳恆越發認真的讀書。頗有種年華易逝,時光不待的緊迫感。王先明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教的更是起勁。
幾個寒來暑往。
兩年後,武定十二年,大雍朝最終決定放棄這個年號,在新年鐘聲敲響之際,將年號改為文和。
文和元年,又到熱鬧的元宵佳節。
山溪村的人都出去鬧龍舟,只有王先明待在家中,對著陳恆新作的文章不住發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