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紀曉嵐的一生(第1/1 頁)
紀昀(1724-1805),字曉嵐,號春帆,清代著名學者、文學家、官員,乾隆、嘉慶年間朝廷重臣。他的一生,可概括為勤奮好學、博學多才、仕途順暢、著述等身。以下是對紀昀一生的詳細概括:
紀昀出生於江蘇揚州一個書香門第,祖父紀映鍾是明代著名文學家,父親紀容舒官至戶部尚書。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紀昀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天資聰穎,過目成誦,被譽為“神童”。紀昀自幼酷愛讀書,勤奮好學。他五歲開始讀書,九歲能文,十歲通五經。青少年時期,他熟讀經史子集,廣泛涉獵諸子百家。成年後,他仍手不釋卷,致力於研究經史、詩詞、古文、書畫等。他的學識淵博,為當時人所推崇。
紀昀在學術上主張經世致用,注重實踐。他反對空談義理,提倡實學。在經學方面,他著有《讀書雜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乾隆十二年(1747年),紀昀參加科舉考試,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此後,他歷任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等職。在任職期間,他積極參與政務,建言獻策,為乾隆皇帝所賞識。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紀昀升任戶部右侍郎,次年調任左侍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他擔任內閣學士,參與機要。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紀昀受命主持編纂《四庫全書》,歷時十年完成。此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乾隆五十年(1785年),紀昀升任禮部尚書,躋身朝廷重臣之列。此後,他歷任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工部尚書等職,為乾隆、嘉慶兩朝皇帝所倚重。
紀昀在政治上主張清明政治,反對貪汙腐敗。他任戶部尚書期間,整頓財政,減輕百姓負擔。任禮部尚書時,他提倡節儉,反對奢侈浪費。在乾隆晚年,他敢於直言進諫,勸說皇帝節制享樂,關注民生。紀昀一生著述豐富,涵蓋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書畫鑑賞等領域。其主要著作有《閱微草堂筆記》、《紀文達公遺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
《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著的筆記小說,內容豐富,包括典故、傳聞、雜談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紀文達公遺集》是紀昀的詩文作品集,收錄了他一生的詩詞、文章、奏疏等,展現了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紀昀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的提要部分,對收錄的古籍進行了簡要介紹和評價,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嘉慶十年(1805年),紀昀病逝,享年八十二歲。嘉慶帝賜諡“文達”,以示褒獎。紀昀晚年生活簡樸,致力於教育子女和著述。他一生勤奮好學,博學多才,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的政治主張和學術成就,對清朝乃至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紀昀的一生,既有學者的嚴謹治學,又有官員的勤政為民。他在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書畫鑑賞等方面均有建樹,成為清代學術界的佼佼者。在政治上,他敢於直言,關注民生,為乾隆、嘉慶兩朝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貢獻。紀昀的一生,堪稱文人士大夫的典範,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