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顧允成(第2/3 頁)
東林書院修復後,顧允成與顧憲成常年寒暑不綴,早出晚歸,為講學奔忙。由於書院內江南遠近士人云集,顧氏兄弟在主持講會時既要與人發言討論、酬答釋疑,同時還要負責安排赴會學人的膳食寢居。當時無錫城內除東林書院外,顧家別無其他棲息之所。為便利講學,免除奔波勞苦。顧允成於書院修復次年,出資在東林書院後購置一塊宅基,建成 “小辨齋”,作為他在城內的居息講學之所。
東林書院的講會活動影響深遠。講會定期舉行,每年一大會,每月一小會,各三日。推選一人為主導,講會之日,儀式隆重,講學內容主要為 “四書”。講授時,與會者 “虛懷以聽”;講授結束後相互討論,會間還相互歌詩唱和。東林書院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學術中心,也是一個政治活動中心。在中國古代書院發展史上,有特殊地位。
顧允成與兄長顧憲成在東林書院講學,他們推行程朱,反對王學。制定《東林會約》,完善講會制度。學術與政治相結合,密切關注社會政治。顧憲成寫的一幅對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強調講學不能脫離世道。東林書院在講習之餘抨擊政治,評判權貴,以正義的輿論力量給朝廷施加壓力。
東林黨人當時所傳播 “讀書、講學、愛國” 的精神,引發了整個社會的共鳴和反響。東林書院雖歷經千年,多次翻修,但依然保留著最初始的樣貌。這裡清幽、靜謐,遊客稀少,環境優美。書院大門始建於萬曆年間,門頭是 “東林書院” 四個大字,門的左右是一副對聯,對聯的內容是:此日今還再,當年道果南。走進東林書院,迎面看到的是一座石牌坊,也被稱為馬頭牌坊。上面有精美圖案,牌坊的正面是 “東林舊跡”,反面是 “後學津樑” 字樣。再往裡面走可以看到泮池,始鑿於明萬曆三十二年,池上有石橋,是講學的象徵建築。
東林書院最值得一看的是這裡的 “教室”,也就是歷代學者在東林書院入座講學的地方。有麗澤堂、依庸堂、晚翠山房、小辨齋和再得草蘆。麗澤堂是學者顧憲成親自取得名字,在這裡講學聽講的人非常多,當時很多的吳越江南人士都紛紛到這裡來聽講討論,盛況空前。依庸堂也是萬曆年間建成的,由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寫的那首非常有名的對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就在依庸堂內。小辨齋是和麗澤堂、依庸堂同期所建,是學者顧允成讀書講學處。晚翠山房和再得草廬是後來建設的,建於清代,為書院講學書齋之一。是一些清代學者的講學之地。這些講學堂至今保留著原來的風貌,雖然樸素,空間不大,擺設只是一些桌椅,但特別讓人能夠感受到書香氣。置身其中,彷彿當年顧憲成等學者在這裡講學的場景都能一一浮現在眼前一般。
五、逝世追封
萬曆三十五年,顧允成病逝於小辨齋,享年五十四歲。他的一生,剛正不阿,為了心中的正義和理想,不畏權貴,敢於直言進諫。
顧允成在政治生涯中,多次因直言而遭貶謫。然而,他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撓。在被遣返歸家後,他與兄長顧憲成一起講學,傳播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們修復東林書院,發起東林大會,制定《東林會約》,吸引了眾多江南學人。
顧允成的逝世,是東林學派的一大損失。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卻在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天啟年中,朝廷追贈他為光祿少卿,這是對他一生功績的肯定。
顧允成雖已離世,但他的故事和精神,將永遠被後人銘記。他的剛正不阿、敢於直言,以及對學問的執著追求,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六、主要成就與歷史貢獻
顧允成的主要成就與歷史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復建東林書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