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2/3 頁)
個大朝代上承魏晉、下接隋唐,整個中華世界幾乎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民族大遷徙大融合的時代,也是思想大轉折大變革的時代,如若我們將南北世界視為一體,就可以體會到這一文化體在痛苦中的自我磨鍊、反思、蛻變,面貌終於煥然一新。
一千五百多年前發生在大江南北的治亂分合,或許與今日一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扯不上多大關係,然而當年歷史之偶然與必然,卻可能在無形中影響著今日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不過,如若我們細細&ldo;審視&rdo;,就會發現這段讓後人思潮澎湃、熱血沸騰的歷史,最初時卻是從兩個今天看來並不起眼的小地方開始的,這兩個地方,也正好是南北相望,一個是內蒙古的錫拉木林河畔,另一個則是在鎮江的尋常巷陌之中,如宋代詞人辛棄疾在他的《永遇樂》詞中所提及的。
一 劉裕發跡
這個所謂的&ldo;尋常巷陌&rdo;,就是晉陵郡丹徒縣的京口裡,大致位於今天鎮江市的京口區。拋開後人附會的無聊的&ldo;出生祥瑞&rdo;不談,劉裕這位堂堂的南朝開創者,在未入江湖之前更像是個時運不濟的普通老百姓。既然姓劉,自然會讓人聯想到漢室宗親,事實上正史裡頭也都是這麼說的,說他家是漢高帝劉邦的弟弟劉交的後代。這門親戚,說冒認卻也不見得,漢朝統治天下四百多年,劉姓人士的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到了劉裕的時代,恐怕大街上隨便抓幾個姓劉的,都可能是劉邦、劉交以及那位傳說中妻妾成群的劉勝們的後代,並不稀奇。按照家譜的記載,劉裕祖上世代多多少少都是當官的,可到了劉裕的父親劉翹這一代,就很寒磣了。劉翹年輕時只做過郡裡的功曹,說白了就是政府機關裡抄抄寫寫,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主張的小角色,擺到今天也就是個小秘書的職務。劉裕的命就更苦,一出生母親就去世了,劉翹因為家中貧困,養不起孩子,想將劉裕拋棄。劉裕的姨母是同郡劉懷敬的母親,正好生了劉懷敬不久,聽說妹夫家中困難,就跑去勸說。好說歹說,最後她給親生兒子斷了奶,為劉裕餵奶,才挽救了一條小生命。劉翹也因此給劉裕起了個小名,叫&ldo;寄奴&rdo;。所以北朝的正史《魏書》上說劉裕&ldo;家本寒微&rdo;,一點兒都沒有&ldo;冤枉&rdo;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