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2/2 頁)
面的涼州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依次是西秦、北涼、西涼三個國家,其中西秦在第三代君主乞伏熾磐的經營下,日益強大,也對姚氏政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形勢如此有利,早有吞併關中、洛陽之志的劉裕當然不會錯失良機,何況他還要用關中的土地與羌人的鮮血為自己的篡位添置大禮呢。
就在這一年的八月,劉裕決定興兵伐秦。他封世子劉義符為中軍將軍,留守建康的太尉府,尚書劉穆之為左僕射,管理京師一帶的事務,實際上就是代劉裕本人總攬朝政。他還把左司馬徐羨之、左將軍朱齡石等親信安排在京師,以備不測。
安排好大本營的事宜,劉裕就可以放心地親率大軍北伐了。這一次的北伐準備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充分,劉裕的大體戰略規劃是,從秦、晉邊境的兗州、徐州、荊州等處多點進攻,由東、南兩個方向對後秦形成半圓形的合圍架勢,一舉拿下關東地區,繼而齊攻潼關。
晉軍共分為五路,由步軍、水軍兩部分組成:第一路為步軍前鋒,由龍驤將軍王鎮惡與冠軍將軍檀道濟率領,自淮水、淝水開往許昌、洛陽方向;第二路由新野太守朱超石、寧朔將軍胡藩率領,自襄陽進攻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策應前鋒主力;第三路由振武將軍沈田子、建威將軍傅弘之率領,自襄陽進攻武關(今陝西商縣西南);第四路為水軍,由建武將軍沈林子、彭城內史劉遵考率領,出石門(今河南滎陽西北),自汴水入黃河,直逼洛陽;第五路也是水軍,是由北兗州刺史王仲德統領的前鋒諸軍,開通鉅野澤(今山東鉅野北)入黃河。五路大軍並進,氣勢如虹。劉穆之為王鎮惡壯行,對他說:&ldo;劉公如今對閣下委以伐秦的重任,閣下可得好好加油啊!&rdo;王鎮惡慨然發下誓言:&ldo;我若不能攻克關中,就再也不渡江回鄉!&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