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裝置有著落了(第1/2 頁)
周峰之所以這麼高興就是因為賬期。
這個時候賬期是一定要有的,和後世的三角債不同,如今相互拖欠的都是國營大廠,都是自家人,大家手頭都不寬裕,只要穩妥,基本上都會給時間週轉。
而李道昌所說的以七一二廠出面採購也不是僅僅代採這麼簡單,同樣的數量同樣的價格,爭鋒電子廠和七一二廠出面取得的結果那是完全不同的。
就算周峰使出了渾身解數能拿到原材料的訂單,也絕對不可能給賬期的,對於前期資金緊缺的爭鋒電子廠來講,沒有賬期就意味著會嚴重拖慢發展速度。
而李道昌這麼做也不算是違紀,算是鑽了個政策的漏洞。
國家鼓勵社隊企業,除了像吳永飛所說的那些獨立企業,也鼓勵城鄉結合,也就是社隊企業依附於國企大廠的形式。
城市工業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生產的需要,參照社隊可能承擔的能力,可以有計劃地把部分產品和零部件交給社隊企業生產。
爭鋒電子廠雖然說是獨立的企業獨立的產品,但是天線正好和七一二廠的電視機配套,由七一二出面代採合規合法。
一舉解決了原材料和銷售問題。
這也是吳永飛當初不同意周峰建天線廠的主要原因,如果他當時知道周峰抱上了七一二廠的大腿,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他會舉雙手雙腳贊成。
周峰之所以沒說,為的不是別的,就是一個主導權!
吳永飛的不看好正中周峰的下懷。
不過得到這些好處也不是白得的,天線的品牌必須要貼七一二天線,沒有獨立的品牌,算是貼牌加工,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不能什麼好事都讓你佔了。
“周老闆,你這次打算招多少工人啊?”
“前期先上一百人吧,等穩定下來再補。”
李道昌本來是調侃周峰,哪裡想到得到的答案嚇他一跳,對於一個要資金沒資金,要人才沒人才的小廠子來說,一百人太多了,皺了皺眉問道:
“這麼多人?”
周峰明白李道昌的擔心,工廠從來不是人越多越好,你首先要考慮的是工廠是否具備這個管理能力,如果協調不好就會發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現在國家為什麼鼓勵社隊建廠?就是因為國營大廠已經被返城知青塞的滿滿登登,人浮於事,生產效率低下,企業生產勞動氛圍急劇下滑,實在是沒辦法了才想到用社隊企業吸納多餘人員。
“李大哥,市場的問題你知道的,現在不是我們能賣出去多少,而是看我們能生產多少,如果你們七一二廠消耗不了我們的產能,你提前給我說,我再去開發其他的渠道。”
李道昌撇了撇嘴,別說周峰是一百人,就算一千人生產天線,以七一二廠遍佈整個北方的銷售渠道一樣能吃得下。
周峰知道李道昌關心的不是這個,繼續道:
“你擔心的問題我也考慮過,首先天線的生產技術要求不高,我會安排工人進行模組化生產,這樣會盡可能的提升生產效率和成品率。”
“模組化生產?”
“就是做零件的就做一樣零件,切管的就負責切管,我短時間想讓一個人掌握整個天線的生產技術很難,但是隻教他們一部分的生產就很簡單。”
李道昌整個人為之一震,有些驚疑不定的看著周峰,怪不得這小子敢一下子上這麼多人,如果按照他說的這個辦法確實更容易培育工人。
“你小子這腦袋是怎麼長得?不過有一點,生產的天線質量一定要過關,不能砸了我們七一二廠的招牌。”
“放心吧李大哥,我不會做殺雞取卵的事情,我還會安排專門的天線測試組,對於每一個天線都經過實際檢驗才能上包裝出廠,不過李大哥,這裡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