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頁(第1/2 頁)
皇帝:「挺好的。以後你別笑他,讓他哭吧。做個能掉眼淚的皇帝是不容易的事。」
而此時此刻, 俞星城站在湛藍天空之下,她身著緋色官服位列群臣前排, 僅在江道之之後一步,佇立在太子冊立儀式之上。
聽到外頭的號聲, 便知事拱衛司已經在丹陛東西、丹墀東西陳列儀仗。抬眼四望, 文樓、武樓也安放好了禮儀車略。群臣靠攏了一些,即將入殿,眾人也垂首肅然, 俞星城離奉天殿的石階很近,她聽到了腳步聲,群臣禮,皇帝在司禮監眾監的簇擁下,於奉天殿落輿,進入奉天殿。
本應該是掌印太監孔元節捧皇帝璽印,俞星城微微抬頭瞥了一眼,竟然是秉筆太監之首——小燕王的大伴端著漆木雕盒。
侍儀導引聖駕,一路警蹕,皇帝腳下絲毫沒有蹣跚,威視群臣,走入了奉天殿中。
這才是小燕王登場的時候。他形單影隻的站在奉天門下,授冊寶官高聲喊了句什麼,他才緩步往奉天殿走來,在奉天門城牆後的東宮官員才隨著他走向奉天殿。俞星城看到了他的冕服,所有人也都看到了他微黑的肌膚,濃色眉睫與琥珀般的眼睛,不知道有多少臣子,仍然在心裡惶恐的大喊著「異族、韃子」。
但當京師是當年的元大都的時候,到沒有人急的這樣要死要活呢。
在他緩步行走的時候,甚至有幾個臣子也不知是真是裝,竟然嗚呼一聲昏倒過去。
群臣卻大部分都目不斜視,甚至周邊侍立的衛兵也沒有走過來將他們抬下去,就任他們躺在原地。
小燕王腳下不停。
從今日起,俞星城要改口叫他太子了,可她不大習慣。
她忽然想起,前兩日小燕王還在猶豫,是否要給自己施粉,讓自己看起來更白一些。他苦笑道:「我小時候總是做這樣的事情,為了自己能變白,還朝宮內宮女后妃姐姐們討要變白的法子,甚至去拔眉毛——畢竟從小看得出來,我確實長得不像漢人。」
俞星城那時道:「可你不再是小孩子了啊。而且我見到你的時候,你穿衣打扮,吃穿用物,都很像是奧斯曼人。你是後來變了心境嗎?」
小燕王:「不是,是我父親死了之後,我才覺得,我從來不瞭解他,不瞭解他出生的國家。我想模仿他。以及,那時候舅舅因為我父親死了,對我百般疼愛,又封了『燕王』這個離奇的封號。朝野內外有很多傳言,我母親就讓我做奧斯曼人打扮,來證明自己是異族,對皇位沒有競爭力。誰能想到今天呢,自打老三死了之後,我知道我只能繼任太子之位,便將家中許許多多奧斯曼的玩意兒都扔了,連自己的穿衣著裝都變了。」
確實,如今小燕王雖然有點沒正形,但他再也沒有梳辮子頭,帶小帽與大穗,甚至連曳撒都少穿,多著圓領直袍,都是為了洗掉身上異族的感覺。
甚至江道之出謀劃策,在一些報刊上讓人匿名講述小燕王出使奧斯曼的故事,標題相當吸引眼球《燕王殿下出使奧斯曼竟秘密做了這些事!》或者《小燕王——兩個國度的太子,卻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但其實卻把哈麗孜之死安在了小燕王頭上,強調了小燕王明明是有奧斯曼帝國一定的繼承權的,卻反殺奧斯曼太后,把他們當做大明的半個敵人。而且還著重描寫了幾場海戰,只把小燕王寫成了年輕的塞利姆,只是更強更護國。
這個故事帶著強烈的民族爽文性質,立馬傳遍了各種瓦舍茶樓,編成了曲兒,沒人在乎邏輯,沒人在乎來源,但有人知道,小燕王最起碼心是站在大明的。
也是那時候,俞星城瞭解到,江道之真是個做事兒只看效率,操縱人心一流的結果派高官。
是她不討厭的型別。
而此刻,小燕王昂首挺胸的在丹陛前一禮,冊立官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