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回 校場比武將軍立威 兵不厭詐將士誠服(第3/4 頁)
“你我只是比劃招式,怎可因此傷及同袍。”
崔成忠心下一動,想不到這徐碩竟有如此心性。
“救命歸救命,比試歸比試,徐兄可要注意了。”
徐碩並不答話,身子已然又搶出崔成忠半尺,那崔成忠一口氣運至丹田,一個白鶴亮翅,飛身搶至徐碩跟前。
二人復又扭打入陣。
徐碩專攻那崔成忠下盤,一雙腿猶如軲轆一般,轉的令人眼花繚亂,崔成忠情知徐碩有詐,但尚未來得及反應,徐碩雙腿那麼一夾,雙手在其腰眼處一點,崔成忠丹田之氣陡然傾瀉,徐碩在他身上輕輕一點,竟然借力飛身至高處,將那軍旗拔出。自百米高處一個翻身,身輕如燕,穩穩落於哨崗之下。
一時間,陣營裡掌聲雷動。那李馭疆立於臺前看得分明,本道崔成忠老成持重,不想竟然也敗於這小將之手。竟是洩了渾身的那股子的精氣神,癱倒於臺前,大大地嘆了一口氣。
徐碩拿著軍旗,校場內揮舞,那與其爭鬥百餘回合的崔成忠緊隨其後,也是心服口服。正是有一首《鷓鴣天》贊這軍中少將,雲:
堂堂瀟灑美少年,細腰寬膀輕似猿。
身著銀甲纏玉帶,青銅發迸劍光寒。
強弩弓開細分明,百步穿楊神臂展。
掃沙場,蕩兇頑,血染金鉤只笑談。
邊聲連角一壺酒,征戰歸來五嶽冠。
高健。
目光如炬,這是一條馳騁草原的狼。
徐碩望著對面這名普通兵士,竟然覺得其身上的力量,氣勢,遠遠超越了方才的何步志和崔成忠。
這人僅為李漢隊伍中的一名普通兵士,從軍經歷亦簡單。
徐碩並不敢輕敵,這偌大的金明寨,雖說軍隊各自為政,一盤散沙,但是這沙子都不是一般的沙,這軍中魚龍混雜,也少不了藏龍臥虎。
二人比試馬上戰術,各自挑選武器,徐碩緊握手中青銅留徐劍,而那高健則手握一柄銀槍。各自提馬上前,周邊軍士鼓聲擂動,那徐碩連贏兩局,陣中已有兵士內心服之。
高健此人,常年追隨李漢旗下,卻並不為人所知,軍籍所載經歷也用字簡略,一時間,徐碩竟然摸不到此人底細。
對壘之間,徐碩發現此人精於馬術,幾個回合,立於馬上而絲毫不亂,任那劍光如何將其籠罩其中,他兀自處變不驚。這宋兵之中,竟然有此等馭馬高手,徐碩也是心內一驚。
高健甩了一個破綻,在馬上回身倒立給了徐碩一槍,徐碩一個閃躲,被那銀槍逼至絕境,只得雙手一帶,扣緊韁繩,身子一個躲閃,藏於馬肚。那高健亦是一驚,想不到徐碩竟然有此本領,原本馬術為宋將短板,皆因宋境馬匹匱乏,多是羸弱川馬,平日裡也疏於練習。高健自覺馬術已達出神入化之境界,不想今日看那徐碩,竟是不在自己之下。
你道那徐碩如何能有此馭馬之術?當日追隨義父征戰,俘了一西夏勇士,精於馬術。徐碩天性平和,不以俘虜態度待之,那勇士感激其禮遇,便教了徐碩三兩招馭馬之術。不想那徐碩竟然對此頗為上心,一來二去與那勇士切磋技藝,長此以往竟然練就了一身馭馬的好本領。而那勇士亦在徐碩感召之下入了宋營,徐碩不以其身份卑下,以“師父”相稱,繼而入了劉府,成為家將。
高健、徐碩二人皆於馬上,數百回合不分勝負,那高健原本倨傲,想不到今日在馬術之上竟遇高手,情急之下,收槍回身,手臂一伸——徐碩對其身形忽轉百思不得其解,正下意識間,陡然發現這高健伸出的手臂之間,赫然一柄小巧精緻的神臂小弩綁於臂上,那小弩神似西夏神臂弓,但是極為精巧,小了若干倍,可謂是精巧暗器。
徐碩驚懼萬分,情急之下氣運丹田,雙腳猛地一蹬自馬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