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種瓜被參(第1/4 頁)
劉綽趕緊找來紙筆,將配方記錄下來。
說幹就幹。
第二日,她幾乎翻遍了長安城所有的藥店,才將五十八味藥材湊了個齊全。然後,她開始潛心研究中醫典籍,又根據顧少連的病情,花了三天時間竟真的將華佗再造方的方劑配製成功。
顧少連服用幾日後,病情有了明顯好轉,能夠下床走動了。顧家人欣喜若狂,對劉綽更加感激不盡。
劉綽也鬆了一口氣。為了增強治療效果,她制定了針灸與方劑結合的治療方案。顧師閔從咸陽縣趕了回來,在劉綽的建議下,請了太醫署最擅針灸的王太醫為顧少連施針。
王太醫見顧少連在短短時日內,竟已經手腳擺脫麻痺,能夠下床走動了,激動得連連驚呼,“劉學士,你若潛心學醫,必成傳世名家啊。不行,王某必須得聯合太醫署眾位醫官懇請陛下準你入太醫署任職。劉學士天賦極佳,不做醫者實在是可惜啊!”
上輩子,她就想繼承父母事業,也做個醫生的。可惜,父母都不捨得女兒吃醫生這行的苦。
感慨之餘,劉綽謙虛道:“僥倖而已。我不過是照顧老人照顧多了,有了點經驗罷了。哪有資格入太醫署任職?王太醫過譽了!”
“不不不,就憑速效救心丸和這味方劑,劉學士就足以在太醫署有一席之地。太子殿下的風疾困擾太醫署數年,劉學士這方子說不定能有奇效啊!”
一個月後,顧少連的口眼歪斜幾乎看不出來了,神智恢復如常,講話也基本清楚了。顧家所有人都將劉綽視為了再造恩人。
顧少連風疾康復的訊息不脛而走。
很快,長安城中又傳起關於劉綽的另一個神奇傳聞。
劉學士除了詩才了得外,醫術也十分高明,尤其擅長治療疑難雜症。
“風疾可是不治之症啊,顧尚書那麼重的病,她只用了一個月就治好了。”
連張建封和竇文場用了她的特效藥的舊事也被翻了出來,還越傳越邪乎。
“張僕射和竇大將軍吃了劉學士配的藥,延命數年之久啊!”
一時間,前往劉宅的求醫者絡繹不絕。
劉家人這才知道,原來長安城中有那麼多經年得不到根治的疑難雜症。
面對眾多求醫者,劉綽感到壓力巨大。她靠著外掛才治好了顧少連的病,是個內裡虛的“名醫”。只好躲到了城外的莊子上種地去了。
劉翁也被各家老爺子下帖請到府上去交流老年養生經驗。曹氏按照劉綽的囑咐,跟各位官眷們一遍遍解釋自己女兒只對心疾和風疾有些淺薄的醫術,嘴皮子都要磨破了。
劉嫻在老家時就跟劉綽不甚親近,劉綽又整天忙得不行,所以,在長安城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劉蓉和餘氏帶著她遊玩走動。
金秋十月,本應是收穫的季節,但關中地區卻遭遇了罕見的大旱,土地乾裂,幾近顆粒無收。隨著時間的推移,饑荒逐漸蔓延開來,越來越多的難民開始湧向長安城周邊,尋求一線生機。
進入十二月,關中的饑荒愈發嚴重,人們生活苦不堪言。然而,時任京兆尹的李實卻向皇帝謊報情況,稱雖然今年乾旱,但莊稼收成還算不錯,無需免去租賦。
百姓們走投無路,只得被迫拆除房屋的瓦片和木材來換取糧食,甚至提前將尚未成熟的青苗賣掉以繳納賦稅。
長安城中開始傳唱起一首《關中饑荒歌》:
秋風起兮雲飛揚, 關中地裂兮淚兩行。 金谷不收兮誰之過, 百姓苦兮心惶惶。
李實欺君兮言豐收, 賦稅重兮民不堪。 瓦片換糧兮屋無樑, 青苗未熟兮先割傷。
饑民湧兮長安旁, 求一食兮望雲長。 官不仁兮民何望, 天不憐兮地亦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