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生前身後事(第1/2 頁)
昨日,施哲與韓令全在別墅內會過面,雙方商討了許久的事宜,而後韓令全滿意地離去,立即按照施哲的建議,準備做事。透過韓令全的講述,施哲得到不少關於朝廷方面的訊息。 一是南北的防疫戰線,據韓令全所講,南方各省的富人商賈、文人貴族,在瘟疫爆發之初,便已穿過防線,逃往北方,永嘉縣亦是如此,鍾家的鐘甌越與管事李越,在永嘉爆發的第一日,見勢不妙,慌忙乘坐自家商船,沿著海岸線駛去天津港,而後轉陸路去往他處,短期內不會再回到永嘉。 其中令施哲感到疑惑的是,陸家家主陸和裕仍然留在永嘉,根據安大送來的名單顯示,陸家曾來領過藥材。施哲可不會因此事而對其刮目相看,瘟疫之初,誰都不知道藥方是否可行,陸和裕選擇留在了永嘉,必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第二件事,朝廷命刑部尚書汪永波為巡蜀川省黜置使,調查瘟疫一事,據說隨衛隊一同前往蜀川省的還有京都的御醫,已經一月有餘,尚未開出治病藥方,施哲不得不感嘆老郎中的醫術高明,能成為御醫,必是這天底下醫術數一數二的人才。施哲曾想過將老郎中留在工廠裡擔任醫師,教授醫術,可被老郎中婉拒了,說是瘟疫之後,便要向西遠遊,在這期間,到是可以為工廠郎中講解醫術與疑難雜症,並留下醫書一本,匯聚其幾十年的心血。施哲鞠躬行禮,由衷感謝老郎中的大義。 刑部尚書與欽差衛隊落腳于山海省的一處府邸內,以密信與蜀川省的官員交流資訊,遠端頒發命令,此事早已傳入京都,大臣們紛紛上奏,責罵汪永波的貪生怕死,丟了朝廷的臉面,對此丞相毫無異議,昭陽宮未曾傳來訊息,只好不了了之,任由汪永波行事。 第三件事,北方大國赤燭得知洛朝南方生起一波大規模的瘟疫,洛朝的朝廷派遣大量官兵、軍隊,在南北地區間建起防線,控制瘟疫北上。趁著洛朝朝廷自顧不暇,赤燭軍隊大舉入侵邊境地區,已奪取數個城鎮,可令人奇怪的是,洛朝邊軍竟然毫無行動,甚至收攏了戰線,丟棄了不少土地,赤燭軍方擔心有詐,立即鳴金收兵,靜待不動。 兩人交談之中,有一件令施哲高興的事,太后答應了新商路的開闢,並且頒發旨意,此事由他全權負責,朝廷派遣戶部、工部的官員從旁輔助。然而當時恰逢永嘉爆發瘟疫,懿旨無法進入東海省,等待瘟疫結束後,施哲便可重新收到旨意,著手開闢新商路,這對經濟崩壞的永嘉以及東海省來說,極為重要,藉此吸引外來人口,恢復生產力,聚攏大量資金。談起此事,韓令全臉上洋溢著止不住的笑容。 永嘉正值百廢待興的時刻,火鍋店、燒烤攤子應了施哲的要求,暫時閉業,炸雞店可以面向百姓們重新開業,價格不變,每天限量免費提供一杯豆漿。工廠裡除了玻璃廠房外,其他廠間一律延遲開工時間,原地等待,近兩日內任何人都不得離開工廠,一經發現,開除處理。原先部分管事與工人抗議此事,甚至與安大發生激烈爭吵,在得知這是施哲的命令後,這才偃旗息鼓。 疫情對施家商行影響不大,當初儲備藥材時,施哲特地劃分了一批藥材送去商行,另外派人快馬加鞭,給遠在隨州的施和一家人,送去藥方,讓他們早做準備。施家商行最先開始正常營業,幾家店鋪的掌櫃換了新面孔,都是些年事已高的老人,沒能扛過瘟疫,走得不算安詳。 街道上的店鋪陸續開張,生意雖然遠不如從前,可生活還是要繼續的。街道比起往常,冷清了許多,熟悉的叫賣聲沒了,稚童嬉笑打鬧的聲音不復以往,施府門口的包子鋪換了主人,由老王的兒子接任,肉包子的味道差了些,麵皮也厚了許多。麵攤上,老闆娘親自為稀少的幾名食客端面,牛肉、雞蛋還是那個份量,小蔥多了些。清心觀裡,一尾尾紅鯉魚肆意遊蕩,浮向水面吐水吸水,蓮花池裡盪漾起一層層細微的波瀾。魚兒還是那群魚兒,只是每日前來餵食的小道童不見了身影,多半是去了遠方。 百姓的家中停放著親人的屍體,贊同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