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1/4 頁)
景泰十五年八月十六日的廷議,在擁護之聲中結束,正當朱祁鈺打算起身的時候,一個小黃門跑進了文華殿內,將一份塘報放在了桌上。
中山王徐達曾孫,大明魏國公徐承宗因為病重,薨逝。
“命應天巡撫李賢主持,有司營葬,禮部給個諡號,令其子徐襲封魏國公。”朱祁鈺看完了塘報,對於徐承宗,朱祁鈺的印象還是當年徐承宗從鳳陽跑到敘州磕頭,也因此在平定南衙僭朝作亂之事中,魏國公府保留了下來。
徐承宗在大明平定南衙僭朝叛亂之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朱祁鈺對徐承宗的離世並不意外,李賢早在三個月前,就已經彙報了徐承宗病重的訊息,而太醫院組織了太醫前往南衙診治,留不住終究是留不住。徐承宗的離世不會對南衙的局面帶來多少的影響,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後,整個南衙一分為三,現在的應天府,處境略顯尷尬,既不是文化、政治中心,也不是軍事、經濟中心。
甚至南京連娼妓最活躍之地,都已經逐漸轉移到了松江府,秦淮河畔的青樓妓館,都轉移到了黃浦江沿岸。
即便如此,朱祁鈺仍然將早就寫好的悼文,遞給了興安,讓興安發往應天。
朱祁鈺回到了講武堂御書房,準備著鹽鐵會議的筆記,而興安在備忘錄上將徐承宗的名字標記為了薨逝。
“走吧。”朱祁鈺帶著興安前往了鹽鐵議事廳開始每月一次的鹽鐵會議。
李賓言作為三司使彙報了官鋪的經營情況,官鋪已經覆蓋了大明所有縣城,而農莊的覆蓋率只有五分之一,這是一個漫長的基層建設過程,預計在景泰三十五年左右,官鋪對農莊覆蓋才能達到八成以上。而大明的銀莊,覆蓋到了大明所有的府衙,至於縣衙,除了極個別的大縣有所覆蓋,再無法向下推進。
金融從來都是肉食者的獵場,大明銀莊的覆蓋,在極為保守的大明朝堂,已經有如此覆蓋率,已經完全足夠。
而工部對於官廠的情況進行了一個匯總,比較值得注意的則是和林瓦刺總兵官楊漢英請旨設立鐵、煤礦山官廠,是否設立和林廠,成為了爭論的焦點。大明反腐廳現在將反腐的拳頭,砸向了官廠和官鋪,自從李賓言回京後,完成了對整個計省的整合後,之前不盈利的官廠和官鋪突然開始了盈利,極其突兀的扭虧為盈,其背後是大明對財經事務監察嚴密之後,一些蠹蟲們開始被經偵所發覺。
如何從制度設計的角度,儘量杜絕貪腐之事發生,就成了為了鹽鐵會議的重要議程。
絕對的貪腐是絕對的低效,而絕對的清廉也是絕對的低效,這一點上,王翱作為吏部尚書,極為清楚,他從來不是一個活在夢想鄉里的人,大明皇帝也不是,一個絕對清廉、沒有人情世故的大明官場,是大明帝制之下絕無可能建立的。
而此時已經出發了一年有餘的大明京營已經來到了撒馬爾罕,這顆明珠已經徹底蒙塵,康國已經失序一年有餘,大明軍終於過阿拉山口鎮西關至碎葉城,再至康國都城康定-撒馬爾罕。
沒有任何的戰事發生,大明軍前鋒王越,代表大明接受了伯顏帖木兒、隔乾颱吉等一干人等的投降。不願意投降的瓦剌人大有人在,在大明軍西征訊息傳來之時,不肯歸附大明的瓦刺人已經開始了繼續西進的計劃,一部分衝到了奧斯曼王國的東部行省,給本就紛亂的東部行省,又增加了不小的混亂,而一部分投靠了金帳汗國,給伊凡三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割裂和衝突是康國這片土地失序之後的主旋律。大明軍八萬餘眾至撒馬爾罕,開始了安撫工作,大抵就是剿匪。
大明軍的勝利就像是喝水一樣理所應當,列陣一—推進——炮兵轟——步兵排隊槍斃——敵陣崩潰一一騎兵追擊—一協
從軍開始打掃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