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隋王(第2/4 頁)
同時,由於陸晨在隋、禹兩州進行一系列大刀闊斧的革新,方玉等地方官極力推行延續他的政令,使得兩州的民生、風氣煥然一新,在方玉的努力下,無數商賈爭相來到禹州各縣做生意。
而沒有了地主和豪族的壓迫,地方百姓直接發揮出了極強的生產創造能力,不斷墾荒造田,加上李玄等精通農桑之道的地方官的指導創新,直接讓兩州的糧產翻了好幾倍,即便有輕徭薄賦的政策,所納糧稅也堪比有著魚米之鄉的江南地區。
現在的禹州,工商業極度發達,利通天下,種植業和畜牧業也同樣冠絕周邊行省。
在這裡,無論是種田還是做生意,亦或者進城幹活,工農商三者,只要踏實肯幹,都能過上不錯的生活,比起陸晨主政兩州之前行屍走肉一般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過去,現在的生活簡直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不僅如此,由於隋、禹兩州商業發達無比,商人本身流動性很大,把兩州施行仁政,百姓安居樂業的資訊傳遞了出去,立馬就吸引了各地行省遭了難的百姓遷徙過來定居,而當地官府來者不拒,不管來多少人都照單全收,登記造冊。
以至於兩州的人口不斷暴漲,進而更大幅度地激發了這裡的潛力。
兩州地域靈氣本就極為濃郁,加上大量人口投入開發,各種作物和農畜的產量飛速飆升,在不斷的正向迴圈中,這裡的發展速度絲毫不下於京畿之地,甚至猶有過之。
這也是姜承婉讓陸晨來禹州開府建衙,而不是去等級更高的行省治所的原因。
因此,現在陸晨主政兩州的情況,和上一次殫盡竭慮,差點累死在任上的情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的他手握擁有海量錢糧和軍備的隋禹兩州,又有極高的民望,幾乎全民一心,無論是經濟潛力還是戰爭潛力都極度爆表,還有七省之地的軍政大權,手持人皇劍…
幾乎可以說要什麼有什麼。
掌握如此恐怖的資源,他能做的事簡直不要太多。
而他在進入禹州城守府的第一件事,就是參考朝廷的大體框架,建立凌雲府,把帶來的一眾文武一一任命,讓七省最高權力機關儘快運轉起來。
凌雲府的長史則由夏言擔任。
在陸晨緊鑼密鼓地佈政地方時。
隋州城,隋王府內。
“王叔。”
一個身著只有皇族才有資格穿的玉鱗袍的年輕人皺著眉,對高坐在主位上的隋王苦口婆心地道:“如今奸臣當道,國賊亂政,天下動盪,民不聊生,大夏已有傾覆之危,正是我輩皇族子孫挺身而出,共赴國難之時。”
“無數仁人志士聚集在楚王麾下,名門義族傾囊相助,五位國公甚至傾盡家資,只為協助楚王起兵北伐,正君討賊,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否則任由那陸賊和滄溟王倒行逆施,天下將再無我等有識之士的立錐之地。”
“王叔如今身處逆臣腹地,正好助我等暗中行動……”
然而還沒等他說完,身形肥胖的隋王便冷斥一聲,怒喝道:“住口,你這不忠不義、不仁不孝之徒,本王乃是隆安帝親封的王爵,先帝與當今聖上不僅從未薄待於本王,反而多有恩寵,本王豈能如你所願,與楚王那反賊合流,行謀逆之事?如此忘恩負義之舉,本王豈能為之?!”
“本王觀聖上自掌權以來,處處以國事為先,勤政愛民,施行仁政,功及四海,德耀九州,有聖君之相,陸少保和滄溟聖王也都是國之棟樑,對大夏忠心耿耿,竭心盡力,和陛下勠力同心,以期極盛之世,何來奸臣亂政之說?”
聽到這話,那年輕人頓時傻眼。
“王叔…你……”
一副懷疑人生的模樣。
啥?
我方才沒聽錯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