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1/2 頁)
在金朝的軍事壓力下,孝宗不得不作出讓步。隆興二年十一月,南宋派王抃前往金營求和,提出新的和議條款,基本滿足了金人的無理要求。此時在位的金朝皇帝世宗吸取完顏亮南侵的教訓,主張&ldo;南北講好,與民休息&rdo;,既然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好處,軍事手段就適可而止,同意和議條款。十二月,宋、金正式簽訂和約,史稱&ldo;隆興和議&rdo;。
孝宗雖然迫於時勢,與金人媾和,但內心恢復中原的強烈渴望並沒有因此而消失。鑑於張浚倉促北伐而導致失敗,孝宗對用兵之事變得謹慎了許多,集中精力進行各種必要的戰前準備,等待時機,再圖恢復。
孝宗首先大力整頓軍政,提高軍隊戰鬥力。從乾道二年(1166)底到乾道六年,他先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閱兵活動,這是南宋建立以來前所未有的舉動,對鼓舞士氣、振奮民心有其積極作用。除親自校閱軍隊外,孝宗還規定各地駐軍每年春、秋兩季要集中演習,對於練兵成績突出的將佐,予以破格提升,武藝出眾計程車卒也會獲得重賞。中央禁軍兵員冗濫,無法充當作戰主力,孝宗對其進行揀選,裁汰老弱,補充強壯,使正規軍的戰鬥力得以迅速提高。在以往的對金作戰中,民兵是一支重要力量,但常常得不到朝廷的重視。如在淮東地區,原有一種叫萬弩手的民兵組織,在抵禦金兵南侵時發揮過很大的作用,但卻在乾道元年被遣散。乾道五年,孝宗重新恢復了淮東萬弩手,改名為神勁軍,規定每年八虞允文墓誌銘
月到次年二月集中訓練,為兩淮前線增添了一支生力軍。
孝宗要再次北伐,將帥人選的問題亟待解決,而此時可以依賴的主戰派大臣卻越來越少。張浚、吳璘等人相繼去世,孝宗最終把領導北伐的重任寄託到了堅持抗金的虞允文身上。完顏亮南侵時,虞允文在采石之戰中曾大敗金兵,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而且他力主以武力恢復中原,與孝宗的心意不謀而合。乾道三年,孝宗任命虞允文為知樞密院事,並接替吳璘出任四川宣撫使。虞允文在四川練兵講武,發展經濟,卓有成效,鞏固了南宋的西北防線,為再次北伐時出兵川陝打下了基礎。
乾道五年八月,孝宗召虞允文入朝,升其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掌握軍政大權。虞允文一方面在財力、物力、兵力上積極為北伐作好準備,另一方面,他建議孝宗遣使赴金,要求修改隆興和約中部分侮辱性的條款,一是要求金朝歸還河南的宋朝帝王陵寢之地,二是改變宋帝站立接受金朝國書的禮儀。對於孝宗來說,祖宗陵寢長期淪於敵手,每次金使南來,自己必須下榻起立接受國書,他內心早已視為奇恥大辱。因此,他立即同意虞允文的建議,於乾道六年閏五月,派范成大使金,提出歸還河南陵寢之地和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金世宗斷然拒絕宋方的要求,金朝群臣也都對南宋擅自破壞和議憤憤不平,儘管范成大與金人據理力爭,毫無懼色,最後還是無功而返。
虞允文雖然是北伐的堅定支持者,但實際上他心中顧慮重重。孝宗在隆興和議簽定前,對於和戰的態度總是搖擺不定,最終在太上皇的逼迫和主和派的壓力下,接受了屈辱的和約,對此,虞允文記憶猶新。一旦再次北伐,他擔心孝宗又會像上次那樣改變主意,使北伐半途而廢。而且,孝宗對東宮舊人曾覿等奸佞之輩十分寵幸,這也令虞允文意識到了潛在的危機。萬一北伐不利,自己勢必遭到朝野上下的圍攻,甚至會有殺身之禍。乾道八年九月,他辭去相位,再次出任四川宣撫使。臨行之前,孝宗要求他到四川後立刻出兵,與江淮軍隊會師於河南,虞允文憂心忡忡地說:&ldo;我擔心陛下屆時未必能夠配合。&rdo;孝宗當即表示:&ldo;如果你出兵而朕猶豫,就是朕有負於你;如果朕已舉兵而你不動,就是你有負於朕!&rdo;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