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印度,又稱小樂事(第1/32 頁)
屬於第二遠征軍的內戰爆發了。
這場內戰很特別
儘管這是屬於英軍內部的內戰,然而負責參與到這場內戰中計程車兵,卻都是印度人。
某些學者將其稱之為“由印度人進行戰鬥的英軍內戰”。
雖說看起來很滑稽,可事實上卻十分諷刺。
戰鬥在最前線的印度士兵,因為接觸到最慘烈最血腥的戰鬥,而且因為前線的惡劣環境,讓他們幾乎受到負責管理他們的英國軍官的壓迫與剝削。
所以,他們是最能體會到這場戰爭的殘酷性。
更何況他們接受過來自蘇聯的公平對待。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見過光明”。
在蘇聯那邊做了一個星期的印度士兵俘虜是最能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
他們,重新被當回了人。
大家都是人類,都是地球村的一員。
然而同為人類的雙方,卻以極其殘酷和不人道的方式進行對待。
自從印度被英國統治之後,印度人民就一直活在水深火熱的苦海當中。
這份怨恨積累了一個世紀,那是幾代人累積而成的仇恨。
所以當他們忍無可忍,並開始追求那最基本的‘正常人對待’時,便開始了反抗。
然而,正當他們以為自己的敵人是英國人時,卻沒想到擋在自己面前,並且舉起槍對準自己的,居然是自己的印度同胞。
雖說印度從未有過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全都是各個邦,各個地區之間的聯絡,但這樣的事情依舊讓無數人感到心寒。
內戰開始了。
以丘吉爾和霍伯特的專業推斷,這場內戰很快就會結束。
丘吉爾是按照人數上的優勢進行推斷,霍伯特是按照自己曾經鎮壓印度人民時,對印度士兵的戰力進行推斷。
但他們卻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信仰所帶來的爆發力。
這份信仰絕非神靈,而是曾經的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他們高舉著章西女王的旗幟,以章西女王為自己的革命方向。
章西女王的頑強與不屈,在印度大革命結束之後就已經深入民心。
特別是章西地區的印度士兵,他們更是激昂,更是英勇。
那份戰意,絕非之前的頹廢和不積極所能比擬。
其中一位來自章西地區拉賈斯坦邦計程車兵更是高舉著手上的刺刀步槍,大聲喊道。
“為了印度!為了女王!”
排山倒海的氣勢,當即壓倒了負責鎮壓他們的英屬印度士兵。
英屬印度士兵本身的戰鬥力就很低下,在如此可怕的氣勢面前,幾乎都要潰敗而逃。
若非身後有督戰隊不斷施加壓力,恐怕這些英屬印度士兵就要跑了。
這件發生在第二遠征軍的小內戰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朱可夫這邊來。
朱可夫認為,這場小內戰的功勞肯定是自己,畢竟他往俘虜裡面摻入了自己的間諜在裡面。
但讓朱可夫不解的是,為什麼間諜沒有先與自己溝通,而是擅自發動革命性進攻。
這種盲目的革命衝鋒朱可夫是不看好的。
看似氣勢兇猛,但缺乏戰略和戰術部署,遲早都會被英國人給吃掉。
當然他也懶得去思考這裡面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朱可夫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他當即下達進攻命令,數千個作戰單位以各自的方向發起進攻。
在此之前,朱可夫下達了一條指令:‘進攻之前先進行勸降。’
由於戰場寬度很大,足足有二十五公里寬,這使得戰場被分割成很多個戰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