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2 頁)
族裡那筆錢剛好用來做這個,時知知道崔氏有自己的磚窯作坊後就更開心了,這能省一大筆錢!
崔教授一邊處理土壤,一邊道:「守安回來了,他帶回訊息,之前救濟的難民,有一百多人跟著咱們的人回了那幾個莊子。」
時知收起地圖,心裡有些高興:「讓人帶他們回來。」
碉堡要建也得等春耕之後,崔教授土壤測試做好了,又親自把各個莊子看了個遍,就開始做規劃了,清河郡種冬小麥更多,所以農田已經有一半耕種了。
剩餘的田地其實並不是最好的,崔教授選了幾個條件合適的莊子種冬小麥,最貧瘠的田種高粱。
「今年要是豐收了,那說明這裡的氣候適合耐旱植物,同時證明農科院的種子經過無數代培育後也能適應古代環境,那可真的是造福古人了。」這話說的豪氣沖天,崔教授充滿了信心。
種地時知是外行,但她也不閒著,爺爺帶著人種地,她就帶著工匠在附近溜達,農莊其實就在崔氏族地不遠。
「這裡若要建造碉堡,需要多久?」時知指著不遠處的莊園。
幾個建築匠人搖搖頭:「小人得去測量然後測算。」
時知嘆口氣,那就得等一等了,等春耕結束,她爺爺跟族人「開個動員會」,那時候才能測量。
春耕忙了半個多月,崔教授膚色加了一個度,「動員大會」也提上了日程。
崔家莊園其實是有防禦工程的只不過那玩意頂多防個土匪強盜,真要是打仗了沒啥大用。
崔教授沒說什麼冠冕堂皇的話,只是暗示自己已經讓人把長安的藏書全都運回,族老一下子就明白了。
花錢心疼嗎?當然,可他們這群人都是見過世面的,要真是戰亂起,那世家在兵刃面前就跟佔板上的魚一樣。
「但憑家主做主。」修個碉堡總是安心,族老們想想還是支援的。
崔家的莊園當初在建造時就設計的恢弘大氣,屋舍儼然,作坊林立,周圍都是農莊,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莊園的房屋建的不比東武城的差,若是清河郡爆發戰亂,可以暫時把所有族人安置在莊園避禍,崔教授和時知希望把這個地方建成崔氏最後的退路。
「莊園內要建個演武場,各家各戶的僕人雜役沒事兒時練練手,也能起到護衛作用。」時知在圖紙龐圈出一大塊地來。
「這裡要建糧倉。」
「背風口的馬場要擴建。」
「作坊也要擴建一批。」
匠人聽到時知不斷的加要求,額頭的汗越來越多:「女郎,若要這樣,莊園範圍擴大兩倍不止,預算也得翻倍。」
時知點頭:「沒事兒,牆高比起東武城再加六尺,用料按照長安城牆的配料來。」
超出預算是肯定的,族裡那筆錢也許還不夠,但真要到那個地步了,留著些銀錢有什麼用?拿來保命才要緊。
崔汶看到圖紙後臉色發青,但家主定了那大家只能聽從,這不是別的可以打商量的事。
時知跟崔教授道:「既然都要花錢,那必須做到極致,不然東西不頂事兒,那也白花。」
碉堡的演武場最終沒有放在一處,而是貼城牆劃出四塊空地,這樣既利用了面積,要真有敵襲預留空地安全又方便。
莊園是臨河而建,說是河但比溪流寬些,水質卻很好。一溜作坊也都靠近這條河。
可要是重新規劃碉堡,這條河卻有些難辦,時知和幾個老工匠站在河邊發愁。
時知腦子裡浮現出在現代看到的一些古建築,又想起了長安城:「城分內外,堡也可以分內外。」
「內堡住人,外堡設作坊、演武、養殖!堡內打井,這條河不劃入堡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