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1/2 頁)
有制瓷手藝的窯匠們本來就是從小接受「技藝保密」觀念長大的,所以聽到主家嚴禁把訊息傳出去後連他們的家人也不清楚玻璃的事情。
崔教授看到成品咂了咂嘴:「透明度不夠,瑕疵也不少。」
時知點頭:「可能是原料純度問題,也可能是溫度問題,回頭再實驗。」
這些玻璃瓶成品在崔教授和時知眼裡大體都是「殘次品」,做實驗用具是絕對不行,但做盛放精油的瓶子足夠了!
精油在空間裡由時知親用量杯分好瓶密封好,被崔家負責買賣的人手帶去了江南。
這買賣是崔守平帶著人去交易的,夏初時去的,回來時已經夏末了。
「這精油比預想的還好脫手,那些賣舶來品的鋪子不但搶著要,還想下訂單呢。」
時知估算到了這個買賣的利潤,但還是低估了,她的精油成品比市面的好,品種味道更豐富。
純鹼作坊已經把純鹼做出來了,效率不太高,但好歹不用時知親自動手了。
時知把製作玻璃要注意的地方告訴了窯匠,他們燒制工藝品的經驗果然不是時知這個外行可比的,不久之後玻璃的製作工藝就有了極大提高。
但時知不許他們燒制太多工藝品,一是純鹼產量不高,要留一部分做實驗,二就是這東西還是「物以稀為貴」的好,玻璃窗戶什麼的太打眼,時知還沒想過要弄出來。
時知在玻璃透明度提高後讓窯匠給她燒了一批簡易版的培養皿、燒杯、試管和「鏡片」,她打算之後找人打磨出透鏡,也許能做出簡易版顯微鏡。
成品發現都還不錯後,時知又讓人把蒸餾儀器試著燒出來,瓷器的其實不怎麼好用,不透明就無法觀察製作過程,增加不必要的原材料耗損。
第20章 福種崔教授看著新做出的樣品,……
崔教授看著新做出的樣品,覺得勉強能用,只不過他猜孫女恐怕還要去做些玻璃品的生意。
「玻璃著色的工藝我琢磨出來了,具體怎麼做還得研究,要是順利玻璃作坊之後還會出兩套琉璃用具,我打算賣去江南。」時知把花樣都畫好了。
崔教授點頭:「物以稀為貴,是不用做多了,那怎麼定價?」
時知笑了:「爺爺,我聽說一套羊脂玉茶具,價值千金,那咱們家這琉璃的怎麼也不能便宜了吧?」
她這玻璃雖然還沒做出來,但最後的成品一定是著色雅緻樣式別致,保證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珍品」!到時候脫手給江南做買賣的大商人,肯定能賺一大筆。
這要是自己開個「奢侈品」店,時知不會這樣玩,太平盛世那放到長安自己家鋪子就行,那真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可惜世道不太平要亂,時知就打算讓一部分利。
比如她改良的桑根紙除了自己家用,作坊是還批發給清河郡的各大書局和賣文房四寶的店鋪的,反正只要交錢就行。
說個題外話,造紙是「雅趣」,出產的數量也沒那麼巨大,所以算不上什麼「商業」,只不過崔氏改良了普通造紙術其實還是在造紙業有一定名氣了,只不過時知自己還不知道她已經出了個小名。
這樣的銷售模式等於給自己找了一批「經銷商」,不可避免的會少一部分收入,但時知她沒時間去經營,等世道亂了,開這些店也不過是便宜別人。
今年時知專門弄了一個莊子裡種芝麻和蓖麻還有葵花籽,這個時代經濟作物沒有太多勞動力種植,但時知要用大量油脂,他們只能自己解決了。
是的,時知打算做香皂,不止是為了賺錢,更多也是為了方便生活,空間裡那些香皂和洗漱用品都快見底了。
然而不管是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在這裡都是成本比較高的東西,所以這香皂大概也是個「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