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5 頁)
他在黃河的防線多增添一些力量。
經歷過了那場救人後的報復性屠殺的洗禮,孟享沒有過多的頹廢,連續幾天都在組織安排武器生產,為保衛濟南做準備。武器由於換代和交易,以及前一段時間在南京的消耗,倒一時有些緊缺。
有了一個師的編制,再像克隆軍團一樣的精銳奢侈,現在來看有些不現實。需要做一些調整了。
普通新兵拿著索米只是浪費,適合國人的中正式便宜得像是白給,彈藥又通用,可以拿來訓練初演。但經過了戰火薰陶的老兵,最後孟享猶豫了一下,還是選擇了索米。雖然價格高,但基地最看重的還是生產時間,同為槍械,索米的生產時間和毛瑟差不多,但火力佔優。在靠近基地,彈藥充足的前提下,索米還是很適合。
當然,介於忠誠度的關係,索米只裝配到正副班長一級,克隆士兵也還是人手一支。如此,最起碼可以保障一個班至少有三支索米,其他的人則需要拿著中正多考驗一段時間。
節省開支下,一個班的通用機槍也縮減到了一架。同時火力班組的擲彈筒取消了,擲彈筒那玩意是好用,但沒有那麼多的老手操作。安排在排一級的威力更大的50毫米迫擊炮,有克隆兵專門教導操作,反而更加容易形成戰鬥力。
其他的重機槍和高射機槍和各類火炮等沒有多大變化,只是人數上增加了很多,沒有克隆兵的熟練操作,需要用人數來填補。
至於具體的編制,他還需要和其他人商量一下。畢竟他不是很懂行,這些最後還是需要內行來編排。
“什麼?韓復榘跑了?!”
正當孟享yy怎麼收拾小鬼子的時候,卻聽到了這樣的噩耗。歷史又一次展示了她的巨大慣性。
“為什麼?這一次,不是他又買了不少火炮了嗎?”孟享只注意到在原來歷史上,韓復榘被老蔣算計,沒有了火炮,為儲存實力倉皇撤退,卻沒有分析背後的其他事情。小白不是一下子就能長成老鳥的。
各大軍閥中,張學良的部隊撤了;宋哲元的部隊撤了;閻錫山的部隊敗了,老窩丟了;老蔣的都城丟了,精銳損失了十多萬人,幾個德械師也跨了下來,更關鍵的是錢袋子丟了。
但他們都留了一處青山,留待以後積累薪柴,東山再起。
韓復榘也抵抗了一段時間,甚至反撲到黃河北岸,但在德州等地區的一系列戰鬥都敗了,甚至有一次被殺的只帶著一個衛兵逃了回來。對比日軍的飛機大炮,韓復榘的實力還是差了許多。
既然打不過,韓復榘也就做好了撤離的打算。
南京大屠殺的資訊一披露,固然是增加了不少國人反抗的決心,但也使得不抵抗成了新的一種潮流。
抵抗就要屠城,不抵抗或許能夠保留民眾的生命,再說抵抗也抵擋不住的,至少現在沒有一個擋住鬼子腳步的成功例子。
透過南京慘案的披露,不少人有了如此想法,心存僥倖不抵抗可獲得保全,畢竟有東三省和北平的例子,不抵抗可以有安定的順民日子,這是孟享萬萬沒有想到的。
韓復榘的想法或許更多,既然抵抗不住,保留實力是最重要的。治下民眾的生命也是他考慮再三的,不抵抗或許少些殺戮,這種新潮流的念頭使得他直接放棄了抵抗,收拾了各類細軟家底,拉起了軍隊,開始戰略轉移了。
此時,與歷史上似乎一樣,12月22夜,鬼子一千多人從清河鎮過了黃河,還沒有站住腳,韓復榘幾萬人不戰而逃了。
而孟享依舊停留在記憶中,家中老人說的鬼子過大年進村的老黃曆中,沒有太多的準備。
韓復榘有了逃跑的準備,只是民眾們卻沒有準備。濟南陷落,似乎已成必然。
一時之間,孟享的腦袋裡亂哄哄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