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精妙的紡織機(第1/2 頁)
村長趕往石頭村後,只剩下李雪、唐陽、成武、成文、惠芳、金福金貴等人在場。
趙寒給李雪使了個眼神後,她便叫金福金貴從門外抬進來一個類似櫃子的東西進來。
“這是何物?”成武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這叫做紡織機。”趙寒得意地介紹道。
“小寒,你可別說笑啊,紡線機和織布機我可見多了,紡織機是什麼?再說了,這東西的形狀,看著像個邊角料湊成的櫃子。”
惠芳嫂子最先提出疑問,說起紡線織布,她打小就接觸,技術也屬上乘了,卻從未見過眼前這個叫紡織機的東西。
“大家別急,聽我慢慢介紹。”
看出大家的疑惑,他繼續介紹起來。
“這紡織機啊,既可以紡線,又可以織布,等會兒,我讓小唐給大家演示一下就知道了。”
在決定建紡織廠前,趙寒下了不少功夫。
他以自己家的紡線機為基礎,又結合上前世縫紉機腳踏板的設計,經過多次試驗後,終於製造出一臺操作簡單,設計精妙的紡織機。
整臺機子主要透過腳踩踏板提供動能,供整機執行,前部分有一個進線口,麻線透過進線口可以紡成製衣標準的細線。
如果只需要線團,透過紡線後,就可以把紡織機中間的梢頭插上,阻斷下一步的執行。
後半部分空間較大,如果拿掉紡織機中間的梢頭,線就會經過下一個工序直接被紡織成布。
這也是趙寒最得意的一個設計,最佳化了傳統織布機只能多個線轉子同時執行的缺陷,在機子內部設計了二百五十六個木栓,只要一個線轉子來回繞過木樁就能成布。
但如果對布品要求高,需要多種編織技法,也可以額外加上轉子,只不過在大瑞這個時代,花裡胡哨大可不必,自己的紡織機出來的布品質量絕對是上品。
設計出這個紡織機,在當前的背景下, 可以說是跨時代的偉大發明。
想到這個時代沒什麼智慧財產權的概念,為了讓這架紡織機儘可能多的為趙寒創造價值,他只得做上蓋子罩住核心部件。
又考慮到紡織廠需要不止一臺紡織機,他把整機的各部件分別交給金福金貴製作完成後,自己再獨立組裝完成。
這也是前世資本家為了技術不外洩,保持核心競爭力而發明的流水線作業。
介紹完紡織機的構造和功能,趙寒讓唐陽坐到紡織機前。
只見她拿出一大團麻線,捋出線頭,綁線上扣上,腳上踩動踏板,機子便在繩帶的帶動下執行起來,因為唐陽用的麻線已經紡好,這次唐陽沒插梢頭直接織布。
半盞茶的時間,一塊寬約半丈的細麻布開始從出布口緩慢排出,見狀,眾人一臉震驚。
“這真是太神奇了,就用腳踩一下,一會兒線就織成布了?小寒,你發明的紡織機可太好用了,想我平時織布,光是把線綁在織布機上就得半天功夫,有時候梭子扔不準還得停下來整理,就這,每天頂多了織三尺。”
惠芳從剛開始的質疑到現在的驚訝,形象的詮釋了紡織機的功能強大。
“惠芳嫂子,先生髮明的紡織機只要一個白班,就能織兩匹布。”唐陽坐在紡織機前,一邊操作一邊從容地回答惠芳。
“兩匹?按照四百文一匹布來算,每個人每天能掙八百文?”惠芳嫂子算著賬,張大了嘴巴,眾人聽到也一臉震驚。
“這還不算,先生說了,等操作熟練後,速度會更快,能達到三匹布的速度,如果黑白兩半連續上工,每臺機子可以出六匹,每臺機子每天最少能有兩千四百文的收益。”
唐陽繼續向眾人算到。
“兩千四百文?光是僱工人那就能僱一千二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