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未命名草稿(第1/3 頁)
梅妃,人如其名,飄逸俊秀,清麗可人。她本姓為江,祖籍福建,生長在懸壺濟世的醫道世家。父親江仲遜是秀才出身的儒醫,弟弟叫江采芹7
。江仲遜三十多歲的時候才有了這個寶貝女,所以對她疼愛有加,梅妃9歲的時候就能吟誦《詩經》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還對父親說:“我雖然是女孩子,還是希望能把它(誦讀詩書)當作自己的志向。”8
父親見女兒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志氣,便為女兒取名“採萍”8
。6
梅妃自幼陪穎,她父親極賞識,自小就教她讀書識字、吟誦詩文。十四歲善吟詩作賦,自比晉朝才女謝道韞9
,也精通琴棋書畫。年將及笄,好淡妝雅服,姿態明秀,筆不可描畫有也10
。
梅妃愛梅如狂,江仲遜不惜重金,尋各種梅樹,種滿房前屋後。在梅花薰陶下,梅妃烙下了梅的氣節,高雅嫻靜。因此,遠近的年輕人都感嘆道:“不知誰家兒郎有此福氣,能夠娶得江家女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啊!”11
選美入宮
最終這朵惹人愛慕的梅花落到誰家園中了呢?這有福氣的兒郎不是別人,正是風流豪邁一世的當朝皇帝唐玄宗。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死後,太監高力士自湖廣歷兩粵為玄宗選美。高力士到了閩地後,探聽到江家有女清麗絕世。於是以重禮相聘,攜梅妃回長安。2
進宮得寵
當時宮中嬪妃幾近四萬,個個濃妝豔抹、盛裝俗飾,採萍的到來,彷彿為宮中送來一縷清風,她溫柔婉約,淡妝素裹,清爽宜人。最難得的是,採萍不僅容貌秀麗,而且才高八斗,擅樂器、曉歌舞,還尤其喜愛梅花,她的住所周圍,梅樹隨處可見,花開時節,便徘徊其間,賞花作賦,悠然忘我。玄宗憐惜她這份對花的痴愛,大加寵幸賜東宮正一品皇妃,稱她為“梅妃”。命人給其宮中種滿各式梅樹,並親筆題寫院中樓臺為“梅閣”、花間小亭為“梅亭”。梅妃的愛梅之情,惹得皇帝戲稱她為“梅精”12
。13
被困冷宮
梅妃得寵數年後,已到花甲之年的唐玄宗,未免喜新厭舊,招兒媳楊氏為貴妃,不務朝政。梅妃知情後覲見皇帝,贈詩諷刺14
。楊妃聽聞不悅,多番撒潑陷害,設法將梅妃打入冷宮上陽宮。上陽宮分為東西兩宮15
,梅妃所居為上陽東宮。
盛筵難再
梅花綻放之季,趁楊妃不在,唐玄宗密遣貼身小太監,用梨園戲馬到上陽東宮安請梅妃到翠華西閣。不料被楊妃知曉,不宣自闖,玄宗嚇得抱起梅妃藏到屋內夾牆中。對於楊妃的咄咄逼人姿勢,玄宗把楊妃趕回了孃家。皇帝回頭再去找梅妃,卻得知梅妃已被小太監送走,就將小太監賜死。叫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頭上插的釵飾封起來送去給梅妃。梅妃問使者說:“皇上是堅決不要我了?”使者回答說:“皇上並不是拋棄妃子,實在是怕太真撒野”,梅妃苦笑說:“怕因為愛我會惹胖丫頭不高興,這不是等於拋棄我嗎?”16
寫賦寄情
梅妃得寵時,各地爭相進獻梅花;可當她失寵之時,她聽到外面有驛馬快跑的聲音,一問方知是忙著給楊貴妃送荔枝的,而不是給她送梅花的此時的梅妃不禁淚流滿面,想起了漢代長門宮陳阿嬌的故事,陳阿嬌千金買司馬相如一賦。梅妃為打動皇帝,贈高力士千金,請他找文人寫賦。高力士介於楊妃,藉故推辭。梅妃便親自寫篇《樓東賦》17
,隨附白玉笛派人送給唐玄宗。楊妃探知,請皇帝賜梅妃死,皇帝沉默不語。18
謝絕賜珠
後來,唐玄宗對梅妃心有愧意,命人把外國使節進貢的一斛珍珠送給梅妃。梅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