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3 頁)
給村裡捐了一些錢,從中提出五萬元,用於今年春節全村貧困戶的解困工作,主要用於病殘者,由王洪亮和文書、駐村幹部去安排,先把弱勢者扶一扶再說。陸運紅本質上是責任感很強的人,只要答應別人的事,就會身不由己地用心去做。既然擔任了村支書,他就想對本村的未來做一個初步的規劃。他仍然先從城市規劃的角度,來考慮本村的人口和居住佈局調整。城市的發展就是基於人的群居的原始特性,不能把城市規劃方法套到農村,但群居特點必須考慮到,因此小集中是首選。同時,要保證城市生活方式在小集中地方的簡單複製貼上。他對照著電腦上的衛星地圖和農辦主任提供的基本情況,擬規劃六個小集中地方。他研究本村的土地情況,發覺自己的初步規劃設想幾乎是空中樓閣,實施的話,成本和矛盾會很大,這很打擊人。對土地進行調整,震動太大,村裡難以獨自行動。最好讓城市的閒散資金來流向農村。曾經的城鄉壁壘已經打破,從前農民想脫離農村進城很難,可三十年後的今天,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向,城市人想回到農村很難。他第一次以當家人的姿態,面對冷清的村子,把全村的情況考慮來考慮去,感到有些束手無策,對著地圖睡不著。村裡沒有特色產業,那六百來畝地租給省城的夏老闆種花椒,算是一個亮點,但據王洪亮說,這位老闆已經認虧,不想再幹,找接手的下家很久沒找到,這讓陸運紅很惋惜。已到交明年土地租用金的時間,原來村裡代表村裡和對方簽訂的合同上規定,如果超出半個月未付土地租用金,就算承包方放棄承包,合同直接作廢,村民可以無條件收回自己的土地。王洪亮已經和他聯絡過兩次,夏老闆也沒來付租金,時間已過去一個月,他再沒回音,可以認為合同已經作廢。可是,也沒哪一家把土地拿回來種,一任野草和花椒比肩生長。陸運紅看著故鄉的土地這樣被放棄,父親和母親一輩人辛苦開墾的地方又退化為雜草地,百感交集。在空閒與忙碌的交織中思考,他感到越來越充實,貼近最熟悉的鄉鄰,一股前所未有的歸屬感和使命感湧上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他依然決定用城市規劃的手段,首先從規劃和安排非產業因素入手。這種規劃也要使留守在鄉村的農民認可,如同白居易之作老婦皆能解。他和鄭彥秋一起,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以散步的方式在全村各處走,提取了四百多張照片,結合衛星地圖和等高線分析,自己動手,用小時候玩泥巴的方式完成了村裡的第一個沙盤模型。塗上各種色彩,沙盤約五平方米,因為太重,被他分割成易於搬動的八塊,規劃時候推來拼在一起,直觀地對著沙盤研究很方便。
規劃應該先提取村裡的文化符號,如果沒有,就在不過於跑題的前提下打造。白雁村能夠標誌記憶的東西,除了當年被改成小學,後又經過改建,面目變化太大的白雁寺,還有與之相鄰的,同樣被改得今昔迥異的周家三進四合院,很難再找到別的凝聚共識的實體建築。兩座古建築也空無一人,所幸四合院被村裡上了鎖,修復難度相對較小。本著全面考慮的原則,他在草稿上仍將全村的房屋規劃為六個小集中點,互相之間由公路連線,距離都大致相等,把為數不多的留守的人集中在一起,重新聚集人氣。所有小集中點的村民建築,採取近距離、單棟式佈局,體現城市元素的同時,保留鄉村本色,取二者之長,找到最大的人性化交集區。尤其是不能粗糙簡單地讓農民上樓,脫離土地,每家房後留足菜園地和養殖地,使農村的氣息得以延續。每個集居點配置公共活動中心及小超市、小廣場,還有小轎車和公交車停靠點,也為婚喪嫁娶留足場地。而四合院和白雁寺基本位於六個小集中點的幾何中心,規劃中要讓這兩個人文標誌“復活”。還要在村裡稍偏的小樹林,規劃幾片墓地,這是農村規劃中不可缺的內容之一。沒有了祖墳,就沒有了歸屬感,沒有掛念,最終故鄉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