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我最近又看《 聊齋 》,從那些女鬼的特徵中明白了自古以來中國男人們對女人的夢想:年輕,美麗,善良,會*,聰明,知書達理,晚上來早上走,會做飯但是不吃飯,會變出錢來,會織布裁衣種地,會武術,能騰雲駕霧,能生兒育女,能孝敬大夫人,能幫丈夫當大官,絕對不吃醋,不糾纏,幫助男人功成名就以後就消失,男人還可以再開始世俗生活……總結起來,這個女人就是現實生活中那個情人或*的化身,只不過她是一個不會爭風吃醋的情人——不僅如此,還能夠把丈夫的原配伺候好,或者允許丈夫再婚;她晚上來早上走,年輕*,正如*之輕鬆——但是她不收錢,還會白給男人變出飯來,或乾脆變錢變財變房變地出來,這種如意安排真是天上才有,既不浪費白天工作的時間,不用日夜相伴,也不浪費錢財。看來男人們真是被實在的男女關係搞怕了——愛情需要花工夫,嫖娼需要花錢財,婚姻需要花耐力,所以最好是和女鬼在一塊兒。這種男性的幻想到了非洲更浪漫化:男人們把他們供奉的女神作為一生永久的情人,任何現實中的女性都不能逾越女神對男人的佔有。當非洲的女神顯然是比當中國的女鬼要值,她是要男人供奉她的,而不用去像女鬼般偷情。把這些角色換成男人,女人們會接受嗎?女人們是不是寧可要一個無聊實際的丈夫而不要愛上一個*瀟灑的男鬼?女人們會不會由於男鬼的晚歸早出而產生不安全感?女人們會不會由於男鬼們的永遠年輕貌美而產生不自信?女人們會不會由於男鬼的寬宏大度善解人意不會吃醋而認為男鬼愛得不深?女人們會不會認為男鬼的**是不純潔的象徵?女人們會不會認為男鬼的裝扮出色而懷疑他的忠實?女人們會不會認為男鬼變出來的錢財是不義之財?加之,男鬼給女人留下的巨大自由空間會不會反而使女人們感到孤獨?如果在今天由女人編寫《 聊齋 》,又是什麼樣的人鬼情愛呢?
男人和女人不是一個世界上的人,有磁場能碰撞吸引上,就別多想了,不定什麼時候磁力沒了就脫離了,不是科學和哲學能分析出來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女人心病
因為寧瀛的電影發行,我被採訪,以為任務是吹噓導演,結果任務是回答女性問題。這倒是引起了我的聯想,因為回國之後,接觸到那麼多新的女性朋友,似乎是到了一種似曾相識又不相識的氣氛裡。我出國的時候,中國女性正在面臨著很多的變化,等我二十年後回來,街上的女人們穿著時髦,我以為大家的腦子都已經和時裝一樣“國際化”了,結果一聊天,居然還是那種舊時候的擔憂。並且憂慮更甚,因為現在男人們包二奶,找情人,娶孫女般少女當太太已經成了時尚,這就造成了很多女人在憂患年齡。
我是在西城長大的,因為這個情結,對西邊懷舊。最近我常去西邊住,發現一個北京女人的新風俗。在西邊,年輕姑娘見了我叫阿姨;但是在東邊,年輕姑娘見了我叫姐姐。西邊的人看來還是守著傳統的規範,生怕把人叫年輕了,就少了恭敬;但是東邊的北京就跟紐約一樣充滿希望和競爭,誰都怕老,怕老了就被人拋棄。所以東邊的人自然都希望青春常在,為了迎合這種希望,年輕人也知道怎麼討長輩的好,這種討好的方式不是叫爺爺奶奶,而是叫大哥大姐,和我外甥同輩的人見了我叫姐姐,說是生怕叫我阿姨得罪了我;常聽到那些白領階層快三十歲的女孩子,用五歲女孩兒的口氣在社交場合中說話,可能是得了臺灣電視劇的風尚,五十歲的人還是管自己叫男生女生,生怕被年輕的異性忽略了。看來,想當阿姨的都應該統統搬到西邊去住;想當姐姐的女人都應該統統在東邊住,更容易使自己忘了歲數。
歲數,成了中國女人的心病。一些中國女人出國很怕說自己的歲數,好在亞洲人看上去常常比實際的年齡要小,很容易就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