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4/5 頁)
眾人一切安頓完畢,在泳池邊的小酒吧喝著酒店24小時供應的茶點,美!
等到大家游泳盡興,太陽都快下山了,土耳其就這點好,日照時間長,7點多還陽光燦爛,大家收拾收拾出門閒逛,在博得魯姆只有這小半天的時間可不能浪費了。
藏在深巷盡頭的asmin。
悠閒的本地人,一切都是那麼有意思。
廣場上正在舉行大型的演出彩排,正式演出應該是在晚上,帥哥美女們的舞蹈非常火辣,可惜照片拍不出效果,而小朋友們的表演也非常可愛,導致張楓他們混在人堆裡觀看了很久。
這座城市給張楓的印象是非常悠閒、乾淨、潮人多,很歐洲範兒,海邊餐館林立,非常漂亮。
晚上去了當地的“魚市場”吃飯,這裡的魚市場沒有費特希耶那麼熱鬧,顯得更精緻,當然價格也格外的“精緻”。
短短的時間,很遺憾,沒有拍到巨大的古老風車,僅僅是開車路過,沒想到再也沒有機會遇到它,更沒有機會看到落日的金光灑在白色房屋上的壯觀景象,張楓覺得,這就當留給自己一個小小的遺憾,促使下次再來吧。
抽空又發了一波小貼士,惹得粉絲們各種評論爆表。
達特恰(datca)與博得魯姆之間有載車渡船,如果時間寬裕、如果是從伊茲密爾逆時針過來完全可以從博得魯姆擺渡到達特恰,再途徑馬爾馬里斯去費特希耶,張楓他們當時就是看google map上有航線,但是四處打聽都打聽不到是否有載車擺渡,保險起見還是放棄了這條線,但是心有不甘,在博得魯姆特地去找,果然找到了,只是貌似航班比較少,估計一天僅兩班,因為碼頭已下班,也問不到其他資訊,但是有船這是肯定的。
愛琴海沿途的以佛所,羅馬帝國的歷位帝王都對以佛所城鍾愛有加,致使這座曾成為古羅馬帝國一個省的首府在那個時期的繁華興盛到達巔峰。
以佛所古城遺址自公元17年的一次大地震,被嚴重摧毀,雖然羅馬人也曾開展修護工作,但隨後基督教的興起,這個信仰多神的希臘古都逐漸被棄置成廢墟。儘管如此,這座地中海東部地區儲存最完整的的古代城市仍成為了現代遊客土耳其之行必達的地點。
進入這座古城,儘管廢墟遍地,但是古代的城市規劃規模還是讓人歎為觀止,克利特斯大道貫穿著音樂廳、大劇院、市政廳、圖書館、浴場、公廁,甚至妓院,一座城市該有的設施應有盡有。
港口大道,這條連線大劇院和古時港口的大道長500米,寬11米,兩旁曾遍佈商鋪。
大劇院,依山坡而建,可容納2萬5千人,古時一年一度的節慶,全城人都會來此參加音樂會。
以佛所最具看點的當屬塞爾瑟斯圖書館,公元2世紀,羅馬一位領事官繼任父親成為以佛所城的總督,為紀念父親在父親的墓地上建起了這座規模號稱“小亞細亞第二”的圖書館,它歷經地震、大火,但圖書館的正面大門卻始終屹立不倒。
大門的四尊神龕女神分別代表智慧、命運、學問、美德,只是她們是複製品,真品因歷史問題現存放於維也納博物館中。
第367章:古樸、幽靜、希臘!
天花板上精美絕倫的雕刻,給張楓一種恍如隔世一樣的感覺。
克利特斯大道,大道左側至今仍能見到古時富有人家的房屋群及精品商店,地面是光滑的大理石,並有馬賽克裝飾,雖然已是斑駁,但仍掩不住千年以前的繁華。
最有意思的就是張楓遇到的一個公廁了,一排整齊的石雕坐便,很有點人體美學啊,據說是古時群眾的社交場所,在此大小便因為沒有門,可以和鄰座閒談,更有據說,當時的冬天,因為石頭的坐便冰冷,富人會出錢讓窮人先坐上去捂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