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合照(第1/2 頁)
從纜車站到山頂的這段路感覺已完全不同。 一方面是人的變化。這裡開始,山路上已經遊人如織,絡繹不絕。 另一方面是景色的變化。滿目所見已不再是密林和山澗,而是磐巖的山體,和腳下綿延翻湧的雲海。 曾經攀爬過的群山早已變得渺小,只露出小小的山尖,在雲海中若隱若現。 重雲說:“怪不得古人會覺得慶雲頂上住著仙人,這裡真的好像仙境。” 行秋也一邊跟著遊客的隊伍緩緩前行,一邊找機會“咔嚓咔嚓”地拍著畫片。 終於到了山頂。 山頂一邊是一個木構的涼亭,涼亭前還有兩幢祈福的經幡,在山風中獵獵飄搖。 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歷史上第一個璃月人登上慶雲頂時,涼亭和經幡就已經在這裡了,沒有人知道是誰建造了它們。 另一邊則是旅遊開發的產物了。為了突出此處的賣點,山頂立起了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寫著“璃月最高峰”五個鮮紅的大字,遊客們正排著隊和這塊石碑合影。 “行秋!” 行秋聽到了熟悉的聲音,循聲望去發現是萬葉學長。 “萬葉學長,你是徒步爬上來的還是坐的纜車?” “我喜歡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所以是從山路爬上來的。不過……璃月語言還真是有趣,與其說是‘爬山’,不如說是‘走山’。” “我們也是!可惜路上沒遇到你。” “如果目的地相同,反而不容易在旅途中相逢。倒是目的地相反的人,一定會在中途相遇。不過,我們在終點遇到了,這也不錯啊。” 重雲站在一旁聽著,心想:“不愧是負責校報編輯部的學長啊,出口成章。” 萬葉說:“我幫你和你的小夥伴拍張合照吧!就用你的留影機?” “好啊,在哪裡拍呢?”行秋說著朝四周看了下,發現那塊石碑旁這會兒正好沒有人。 雖然行秋覺得拍遊客照有點傻里傻氣,但是剛剛要排隊才能合影的石碑,這會兒不用排隊,可以隨便拍,又讓行秋覺得如果不把握這個時機就像虧了一樣。 於是行秋說:“在這個石碑旁邊?來都來了,總要打卡一下的。” 然後行秋和重雲一左一右,站到了石碑的兩側。 “你們站這麼遠幹嘛,行秋你也和你的小夥伴站到同一邊吧。誒對,就是這樣。 “重雲對吧?你再往右邊點,行秋你往左邊點,誒!靠近些,笑一笑,好,三二一,茄子!好啦。” “萬葉學長,用幫你拍一張嗎?” “我上來的比較早,已經拍過了。行啦,不打擾你們倆了,玩得開心哦,記得看著時間,晚上集合別遲到。” 萬葉把留影機交還給了行秋,轉身去找他大二的同學們了。 行秋和重雲看了下萬葉幫忙拍的畫片,畫片裡的兩人,表情莊重又甜蜜,緊緊挨在一起,就像是……結婚照。 唯一不同的是,背景不是一塊單調的紅布,而是群山和雲海。 怎麼還拍出了“天地為媒、江山為聘”的感覺? 另一邊的萬葉,也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雖然他昨天才看到了“重雲”這個名字,但這不是他和重雲的第一次見面。 昨天在車上時,萬葉只瞥了一眼沒有看清楚,今天幫兩人拍照時,萬葉才回憶起,去年校報招新時,曾有一個新生幫自己的朋友諮詢各種報名細節。 那位新生諮詢得是如此的細心,以至於萬葉以為他是在為自己諮詢,只是不好意思,才虛構了“我有個朋友”。 那個新生就是重雲啊。 “行秋啊,還挺有福氣呢。” …… 有福氣的行秋和重雲在慶雲頂的最高峰賞了雲海,又拍了幾張畫片,也準備下山了。 重雲看著路牌問:“我們是原路返回,還是換一條山路?” 行秋興致正濃,果斷說:“不走回頭路!我們走這條山路吧,出口在太山府,離我們民宿也近。” 於是,兩人便向著路牌指引的方向走去了。 這條山路上,比上山時的遊人還要稀少;但下山畢竟輕鬆一些,兩人有說有笑,直到看到一個大大的牌子: “此處距離山腳約5公里,建議折返纜車站,乘坐纜車下山。” 重雲估算下說:“5公里……也不遠啊,一個多小時也就到了。行秋,走一個多小時你可以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