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5 頁)
“它到底代表了什麼意思?”秦歌還是沒明白過來。
“它們都曾是伏羲族的圖騰物,後來,巴族人繼承了這一文化傳統,特別是現存的這一脈巴人,便是以菊花作為自己部族的圖騰物。”馬南猶豫了一下,接著說,“所以,那天收到一捧菊花,我才會那麼緊張。”
“就是說這黑不溜秋的東西就是巴族的圖騰圖案。”
馬南點頭無語。
“但這算什麼線索?刑官到底想要告訴你什麼?”秦歌還是弄不明白。現在已經可以證實,刑官就是巴族人,但秦歌還是習慣用刑官來稱呼這個對手。
馬南搖頭,他第一眼看到這個圖案,就明白它的出處,但是,卻像秦歌一樣,不明白巴族人留下它,到底想要傳遞些什麼資訊。
“刑官跟你說,這線索跟楚雁有關。”秦歌皺著眉頭道,“但我懷疑其實這線索是巴融留給楚雁的,它可能跟巴族的那批寶藏有關。”
“可巴族的圖騰物,會跟巴族聖物有什麼關係?再說,巴族人不可能看不懂這圖案。”馬南猶豫著道,“難道巴人是想告訴我,楚雁已經被帶到了巴族的族地?”
秦歌搖頭:“楚雁肯定還在這城市裡,要不,他們跟你玩這遊戲根本沒有意義。”
馬南沉默不語,臉上雖然沒什麼表情,但他的腦子卻在飛快轉動。各種各樣的念頭交替出現,蝴蝶樣翩躚飛舞,但卻都無法停留。馬南的頭又開始痛了,這是老毛病了。當年,巴融帶著巴族巫師,將他的記憶封閉起來,為了找回那段失去的記憶,他嘗試著讓自己進入瀕臨死亡的狀態,雖然有點效果,但卻讓自己落下了頭痛的毛病。一到緊張時刻,或者思考問題過於投入,頭都會隱隱作痛。
秦歌看出了馬南的異樣,上前扶了他一把,關切地問:“沒事吧?”
馬南搖搖頭,大步走到客廳的窗邊,開啟窗,讓風吹進來。冬夜寒冷的空氣讓他稍微舒服了點,他長長地吸氣,再吐出胸中的濁氣。
月雖不圓,卻仍飽滿,此刻安靜地懸掛在天邊。它的周圍,寒星點點。
馬南的目光落在這些星辰上,知道此刻它們發出的光亮,其實都已經歷了若干萬光年的時空。也許,那時的上古人類,還處於神國時期,傳說中的諸神,正用不同的方式,引領人類,踏上通往文明的歷程。
此時的星光,亦是那時的星光吧。
驀然間,馬南目光一凜,那些星光便直落到他心裡。
地上的人死了,便會變成天上的一顆星星,這樣的傳說他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而天神,本來就是天上的星辰。
馬南轉過身來,倦容已經一掃而光。秦歌詫異地看著他的變化,知道他必定已經破解了隱藏在菊花圖騰背後的線索。
“星宿臺!”馬南重重吐出了這三個字,如釋重負。
星宿臺又叫觀星臺,相傳為東漢時期,中國著名天文學家張衡為了觀測星象所建。張衡本是河南南陽人,做過南陽太守鮑德的主簿,鮑德離任後,他也去職留在家鄉,用了三年時間鑽研哲學、數學、天文學,積累了不少知識,併名聲大振。到永初五年,他到京城,擔任郎中與尚書侍郎。元初二年起,曾兩度擔任太史令,前後共計十四年。
張衡的主要成就,最廣為人知的,當屬製作渾天儀,用來演示“渾天說”;發明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發動的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它實際上是一個天文鐘,透過它的等速旋轉,可以報告時刻;發明世界上第一個可以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此外,他在天文學方面的成就也很高,撰寫了《靈憲》等天文著作,他對2500顆恆星的觀測記錄,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的計算結果,與近代天文學非常接近。
相傳張衡做太史令時,為了觀測星辰,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