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萬小時定律(第1/4 頁)
一個人要想成為某一個行業的專家,需要1萬個小時,對於普通人來說。
大多數人也是普通人,1萬小時定律也是適用的
我剛進入金融行業的時候,我記得是大概七八年前吧,剛畢業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其實對股市的認知和很多人差不多,股市就是一些K線的股價買漲,賣跌啊,或者說買了之後股票大漲啊,這沒什麼概念。
最開始也是看技術形態,兩陽夾一陰啊,或者說什麼三隻烏鴉呀,或者這種仙人指路啊等等。
也是從技術形態開始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技術形態最直接,最明顯最簡單粗暴有效。
但是技術形態的侷限也很明顯,它只能描述,之前是怎麼走勢?現在是什麼走勢?明天之後是什麼情況就很難說了。
同樣的技術形態唉,可能是大漲,也可能是大跌,也可能是不漲不跌,所以技術形態它只是一個結果,或者說只是一個反映過去的一些走勢的一個結果。
他和未來沒有什麼相關性,比如說,仙人指路的走勢出來之後,唉,經常會大漲也經常會不漲。
很多人學技術形態就是看一些成功的案例,也漲了實際上漲只是表現,只是結果,他真正推動漲的原因不是這個形態,而是很多資金博弈的一個結果,
慢慢的,隨著你的經驗豐富或者說經歷豐富之後你才能夠了解到的。
我從金融行業最開始技術形態,慢慢的就會看各種各樣的訊息,剛開始頭一兩年的時候看各種訊息,會每天看大量的訊息,新聞報道研報等等,看它對市場的一個反應再結合,就慢慢就會發現,其實股市它有很多東西。
它並不完全是技術形態,技術形態是最初級也是最直接簡單的。
但是單純看技術形態,想理解股市是很難的,或者說是基本不可能的。而很多股民就卡在這一個位置上,因為他只學了技術形態啊,各種技術形態各種方式的技術分析,但是最後也侷限在技術分析。
股市技術分析只是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
股市的1萬小時定律,不能完全花在技術分析上,因為技術分析上它是有天花板,
這些技術分析,你學會要不了多久,可能一個月你基本上該學的都學會了,不論是形態還是均線,還是K線組合與均線的結合,亦或是其他的一些這種分析的理論,或者說流派等等。
如果你繼續把時間花在技術分析上,看到別人給講新的技術分析方式啊,或者說思路啊,慢慢的你就會現在這裡面你就不會提升,這就是很多人他明明滿足了1萬小時定律,他花的時間可能超過1萬小時,有些人可能有十幾年經驗的老股民,但是他就是做不到穩定的賺錢,他做到的是什麼呢?穩定的虧錢,十幾年都沒賺錢。
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它只侷限在了技術分析上,除開技術分析,還有什麼呢?
歷史經驗,心理情緒分析。行業的週期性變化的分析。輿論的分析,新聞的解讀,政策的剖析,群體行為的判斷。
這些他都沒有去學習,或者說去花功夫。除此之外還有企業的戰略,企業的發展過程,區域性的地理環境和企業發展的一個結合。
單純的把時間花在技術形態上,你的門檻,你的天花板也會很低,因為你只能理解這個技術形態,只有結果出來之後你才能理解它,它是走勢不好而反轉的,
但這個結果出來之後你知道有什麼用呢,股價已經跌下來了或者股價已經漲上去了,你需要的是在股價漲上去之前,你要知道它為什麼漲?
什麼東西驅動它在漲,這就是第2個維度。
多數股民都在第1個維度,就在技術分析上。
少部分的就會進到第2個維度,對市場情緒,對政策綜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