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詔諭(第2/3 頁)
劉寒鋒剛一鬆手,那特使即刻趾高氣昂起來,整了整衣領、挺了挺胸膛、冷哼了兩聲,眼見就要抬手指著劉寒鋒再度開罵,卻被身後一位隨從率先搶到近前,附耳低言。
初聽時這特使還有些倨傲不屑,聽完後瞬間便開始打怵發蔫。
看官,你道如何?原來這世間真有這等匹夫,不怕官來不怕管,只怕山上老神仙。
只因這修士皆有驅神御鬼之能、拘靈遣將之力,肉身皮囊、死則死矣,靈識魂魄、卻難逃脫。
故而敢跟天鬥,敢跟地鬥,卻獨獨不敢同修士鬥,假使惹惱了對方,保不齊會被抽魂煉魄、永不超生。
眼見氣氛不好,李狂先打著圓場道:“實在不知特使大駕,先前衝撞、萬請見諒。”
說話間,李狂先看了看劉寒鋒,裝作責備道:“賢弟,怎能這般無禮啊。”
劉寒鋒會意,便將手中佩囊遞到了李狂先手中,冷哼一聲,轉頭別處。
只見李狂先將佩囊雙手呈遞給特使,致歉道:“上差多多恕罪,多多恕罪,舍弟年幼無知,方才只是與上差開了個玩笑,上差切莫放在心上。”
如此說時,那特使險些一口氣上不來被當場噎死,心道世間哪有將人打到吐血的玩笑,況且又在大庭廣眾之下,任誰也知道是自己折了臉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奈何自己心裡畏懼這人,又知道這是李狂先在給自己臺階下,故而特使只得趕忙接過佩囊,好言回應:“郡史大人哪裡話,也是李某有錯在前,如今話已說開,便再好不過了,哈哈哈哈。”
聽得此言,李狂先心中大喜道:“哎呀呀,原來特使大人也姓李,我與特使乃是華宗,真個水衝龍王廟,自家不相識啊,裡面請,裡面請!”說到這時,這特使仍對李狂先多有反感,自己當然知曉他也姓李,哪個又要與他套近乎,無非是畏懼劉寒鋒罷了。
“下官還有別處要去,改日再來相敘,郡史大人且請接詔吧!”特使道。
見特使這般,李狂先無有二話,將一眾差人請至階上之後,便率一應人等臺下跪定。
看劉寒鋒時,只見其抱肘胸前,悠然站立,饒有興致的盯著特使,很是隨意。
大齊早有舊制,修士有見君不拜之權,故而特使奈何不得,只能佯裝不知。
將節杖與佩囊交由左右拿定,特使開啟佩囊,拿出詔書,雙手攤開,清了清嗓子,道:
詔曰: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元皇以殺伐而定六洲,先帝以仁德而有天下。
事有輕重,人分忠奸。
孤承祖宗之基業,開乾罡之光輝。
日月所照,無不臣服。
近聞梁兵屢犯我境,傷我子民、殺我兵士、奪我財物、辱我國威。
似此仇恨,難共同天。
古語有云:君憂臣辱,君辱臣死。
孤欲起舉國之兵,平此骨肉釘刺,詔書到日,諸臣勿勸。
自將所轄兵士抽八留二,由傳詔之人以印交割。
寰康五年 暮秋
詔書讀罷,李狂先心中大驚,匍匐於地,遲遲不接。
劉寒鋒見之,心下自忖:好個齊王,東梁雖然好鬥,然近年來,並無犯境擾民之舉,難道是怕諸位郡史擁兵自重難以節制?還是說有意開疆擴土,一統天府?要麼就是……
正在思忖之際,特使道:“李大人,李大人?還不接詔?”
李狂先是陳家一手提拔,此事若行時分,陳家定然先行告知,如今音信全無,自己究竟如何,實在兩難。
交割兵權實也不難,只是未有陳家訊息,擅自主張,難免招來禍事兒,躊躇不決之際,劉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