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2 頁)
輒萬噸以上的巨艦是海軍中的巨象恐龍。那麼,柯尼斯堡號雖然輕捷兇猛,卻只能算得上中型猛獸,比如--豹子。
只是,歷史上這些德國海上巨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幾乎都一直被封鎖在港口內,除了日德蘭海戰的曇花一現外無聲無息,最後默默無聞地在英國斯卡帕弗洛錨地鑿底自沉,為世人所忘記。倒是開戰時遠在非洲的柯尼斯堡號,製造出了比它們更大的風波。
海軍歷史研究界有人認為,柯尼斯堡號的命名,似乎已經昭示了它未來的命運。德國皇家海軍這個級別的輕巡洋艦用各地主要城市命名。柯尼斯堡,是當時德國東普魯士地區的首府。東普魯士這塊土地位於今天波蘭、俄羅斯、立陶宛交界之處,歷史上為條頓騎士團建立的普魯士公國,傳統上為德意志人聚居區,1871年併入德意志帝國。一戰後,由於波蘭取得但澤走廊,東普魯士成為與德國本土分隔的飛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普魯士不再為德國所有,居民全部西遷,土地部分劃歸蘇聯,部分劃歸波蘭,其首府柯尼斯堡則改名加里寧格勒,成為蘇聯加里寧州的首府,普京的夫人柳德米拉就出生於此。隨著蘇聯的解體,此地歸屬俄羅斯。然而,由於立陶宛的獨立,柯尼斯堡--加里寧格勒再次成為與祖國遙遙相望的飛地。
在遠離故鄉的非洲海岸孤軍奮戰,最終在拉斐濟三角洲尋找到自己歸宿的柯尼斯堡號,與這座城市的命運相比,讓人有似曾相識之嘆。
1913年,德屬東非(又名坦嘎尼喀,今天坦尚尼亞的大陸部分)總督斯欽博士向德國政府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派一艘新軍艦來代替當地德國海軍的主力軍艦戈爾號(ssier),表面上的理由是因為1894年下水的戈爾號已經頗為老舊,對土著人的震懾力不足。實際上,更主要的原因則是當時歐洲已經戰雲密佈,德國希望尋機部署更多戰艦到東方海域,以圖開戰後可以作為水面襲擊艦對協約國的海上通道進行攻擊。這項任務最高航速只有16節的戈爾號有些難以勝任。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