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2 頁)
它最後的決定居然是照樣做水上襲擊艦,切斷和騷擾英國在太平洋上的航線!
就是這樣老掉牙的一條軍艦,居然也頗有建樹,讓英國人不得不照會在太平洋上的盟國日本派艦到它活動的水域搜尋攻擊,不過結果一無所獲。
不能不說一戰中很多德國的艦長們都是既有責任感,又有專業水準啊。
9月,戈爾號在東加羅林群島巧妙地攔截並俘虜了英國商船南港號,不過這次德國人可能太紳士了,看到英國船員都為平民,他們居然在靠岸破壞了南港號的鍋爐後,留下足夠食品淡水,放英國船員在擱淺的船上等待救援。顯然德國人低估了英國人對機械的熟悉。英國人很快修好了被破壞的鍋爐,把船開到澳大利亞的港口,並在那裡&ot;背信棄義&ot;地報告了戈爾號的行蹤。於是,英國和日本方面的追蹤,頓時有了大概的目標。
兄弟,起碼該在英國人的船底上鑿幾個洞吧?
戈爾號和當時很多德國海上襲擊艦一樣,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柯尼斯堡號也一樣),就是航行中常常得不到煤炭的補充,所以有時不得不到當時的中立國--比如美國的港口進行補給。它的敵人對這一點顯然也很清楚,1914年10月19日,當戈爾號來到檀香山加煤的時候,發現它不得不面對在那裡守株待兔的兩艘日本軍艦--一萬二千噸的戰列艦肥前號和九千七百噸的裝甲巡洋艦淺間號。
對於只有一千六百五十噸的戈爾號來說,這個陣容未免有些小題大做。
不過戈爾號的艦長業務水平很不錯,足以在日本戰艦發動任何攻擊前,把自己的軍艦帶進美國港口。
日本軍艦沒法在中立國的港口攻擊戈爾號,但以德日雙方艦艇處於交戰狀態為由,要求美國方面按照中立原則扣留&ot;在戰鬥中退入中立國港口&ot;的戈爾號。對此,德國艦長倒並無太大牴觸,因為他很明白自己拒絕扣留的結果就是出海去跟那兩條龐然大物玩命,德國人雖然重視職責,但並不是沒腦子。
儘管此後德國方面不斷交涉,美國依然將戈爾號在檀香山一扣三年,直到美國參戰才將其佔領,改名為蘇伊士號在美國海軍中服役。不過,佔領戈爾號的美國人發現這些享受了三年熱帶陽光的德國水兵們並不那麼純潔,在三年的時間裡德國人把這艘軍艦改成了一個通訊中繼站,為德國秘密外交服務,他們幫助實施了德國資產從美國出逃的計劃,並且在勸誘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入同盟國陣營的努力中扮演重要角色。雖然後者以失敗告終,但前者的成果相當不錯。
魯夫艦長深知自己的任務,所以開往非洲的路上不斷進行訓練,當他們到達德雷斯薩拉姆的時候,柯尼斯堡號艦員的炮術和魚雷攻擊技術都達到了可以參加表演賽的水平。
僅僅三個星期後,一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訊息傳到了這個遠在非洲的城市--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遇刺!
幾乎所有一直在關心歐洲局勢的人物都明白這件事的意義--那個導致戰爭的&ot;突發事件&ot;,原來就落在這位王儲的身上。
接到大公遇刺的訊息,魯夫艦長立即明白自己沒有幾天輕鬆的日子了。戰爭隨時可能爆發,柯尼斯堡號需要立即準備出海作戰。柯尼斯堡號是印度洋海域德國唯一的現代化軍艦,而德累斯薩拉姆東面的海面,正是英國在印度洋上幾條重要航線的交匯之地,英國人萬不會放任他在這裡為所欲為。
馬克斯&iddot;魯夫1874年2月出生於斯特拉斯堡一個貴族世家,因技術嫻熟,性格果敢受到德國海軍部的賞識。從魯夫的戰績看德國海軍部的眼力的確不錯,1919年,魯夫等倖存的柯尼斯堡號官兵與在東非作戰的德軍殘部一起回到柏林,是一戰中唯一獲得從布蘭登堡門凱旋入城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