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第2/7 頁)
種悵然若失的感覺。這裡講到“造善用此心”。
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
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
前面是講用這一念心來修善,這個地方講,我也是用這一念心來造惡。“縱令謗法”,縱令我阿難在以後的因緣,遇到了邪知邪見的惡知識,告訴我一些邪見,使令我退失了無上菩提心,使令我毀謗大乘的正法,使令我說出了“大乘非佛說”這樣的一種邪見,而永遠退失大乘的善根,乃至於墮入到無間地獄。我為什麼造惡業呢?我還是用這一念心來造惡業,我是用這一念心生起邪見,用這一念心毀謗正法,用這一念心墮入地獄去的。現在佛陀用種種的道理來發明說,我這一念心不是我的真心,那麼我是一個無心之人哪,就好像石頭、樹木一樣,只有外在的形狀,而沒有內在的明瞭性。那我是一個無心之人。因為就我的認知,離開了這一念的攀緣心,我就沒有其他的心了,因為我一路以來都是用這一念心來修學。佛陀說這個不是我的心,我心中的打擊、心中的恐怖是非常嚴重的,而且在法會當中,很多的凡夫都是跟我一樣,也產生很大的疑惑。希望佛陀慈悲,繼續地再開示我,我應該怎麼辦。
這段經文是阿難尊者表達他心中被訶責以後的心態,一個恐怖的狀態。當然阿難尊者,我們知道他是有善根的,他希望佛陀繼續地講吓去,應該怎麼辦、應該怎麼改造自己。所以他一方面恐怖,一方面並沒有放棄自己增上的因緣。
這以下是佛陀對阿難尊者的安慰跟開導。我們看經文: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鹹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
這以下,是佛陀針對阿難尊者產生一種斷滅的恐怖,做出了一個安慰跟開導。佛陀聽完阿難尊者的表態以後,佛陀說出他的目的,說我現在要調整你的心態——從妄想進入真心,是有目的的,是要使令大眾的這一念心悟入無生法忍。我們解釋一下無生法忍。
這個無生的法,簡單地講就是我空法空的真理,我空法空的真理叫無生。無生法簡單地講叫自性空。從大乘佛法的空義來說,我們認為一切法本來無生。小乘在發明空義的時候,是認為一切法是有生的,有生起。但是它怎麼樣?無常無我!比如說我們的身心世界,我們現在現出一個人,小乘認為這個人是有的,是有生的。只是他會變化,他會變成衰老,他會變成死亡,而且無常變化當中,我們自己沒有主宰性,如此而已。所以小乘發明空義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從無常變化、從沒有主宰性而發明空義。當然這個思考模式也不錯,但是這個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
大乘佛法認為:我們的法,法本不生,今則不滅,是諸法空義。就是我們本來就沒有生嘛。因為大乘佛法經常安住在清淨本性,這個生命體只是因緣生因緣滅,它自性空的,它哪有生呢?法本不生嘛。所以大乘的空是直接看它的體性,是畢竟空的,緣起性空。你能夠悟到這一點,你就能夠掌握你的生命;你沒有悟到這一點,就被生命所掌握。就這樣子。生命本身沒有錯,你看佛陀也有生命。小乘學者極度地厭惡生命是不對的。我們沒有必要厭惡生命,我們要改造生命,把一個有漏的生命轉成清淨的生命,而這個關鍵點在“無生法忍”。你要掌握一切法自性空,你才能夠產生無量的莊嚴。所以這個地方是整個大乘佛法成就轉凡成聖的非常重要的思考模式,就是你要看到一切法緣起性空的真理,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