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講】(第3/7 頁)
佛陀對五不還天的說明:說: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四禪”指的是第四禪,第四禪當中,他的凡夫有四天,有四位天王。這地方我們說明一下:其實二禪以上就沒有分成天王跟天女,只有初禪才有天王跟天女,二禪以上沒有王民的差別。那麼為什麼叫天王呢?古德註解說:其實是約著四禪當中,他禪定最殊勝的上首來說的。
也就是說,四天當中,即便是禪定最高深的天人,對於五不還天頂多只有但聞其名而不見其人;因為雖然凡聖同居土,但是凡夫跟聖人所造的業不同。你看,同樣是舍心生長在四禪,但是凡夫是有所得的心,聖人是無所得的心;聖人可以看到凡夫,但凡夫是不能看到聖人的,所以凡夫的四天是感覺不到五不還天的存在的,不能知、不能見。
佛陀講出一個譬喻說:就好像人世間在曠野深山當中,有很多聖人修行的處所。你看,喜馬拉雅山很多的山洞,就有很多阿羅漢、大菩薩在那邊住持;雖然我們跟聖人同住在一起,但是我們的六根有障礙,我們有煩惱跟有所得的心,所以我們根本見不到聖人,這道理是一樣的。
這個四禪,我們作一個總結,整個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當然四禪的特點就是禪定,但是初禪他除了禪定增上他還有戒波羅蜜增上,他多少靠對業果的思惟產生覺觀、產生訶責煩惱,所以初禪是戒波羅蜜禪定增上。二禪禪定轉深以後,他是喜心增上跟光明增上,喜悅之心綿延不斷,身上放出光明,二禪是喜心增上、光明增上。三禪是清淨增上跟妙樂增上,三禪寂靜妙樂同時現前,一方面快樂,一方面又不擾動他的寂靜,寂靜當中又充滿了快樂。到了四禪就完全是舍心,舍心分成二類:前面的三天是舍心跟福德,廣大的福德現前,能夠所求如願,前面三個;第四個無想天,是舍心跟無想增上。同樣是禪定,你就可以看出它差別的相貌,同樣是禪定,但是心態不同,所出現的果報自然不同。
壬三、總結其名
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整個色界的十八天當中,它的特點是獨行無交,未盡形累。「獨行無交」在蕅益大師的註解說:“獨行”是講他的色身,“無交”是指他的內心;就是他的若身若心都無淫慾之事,揀別前面的欲界天是「心跡尚交」,多多少少若身若心,都還有愛慾的煩惱。到了色界以後是若身若心都沒有這件事情。但是「未盡形累」,都還有色身的障礙存在,還不能夠窮盡色身的累贅,自此以還,名為色界。這地方是說明色界的相貌,做一個總結。
辛三、無色界(分五:壬一、簡去迴心不入。壬二、別明四空天相。壬三、更判凡聖二類。壬四:總辨王民不同。壬五、結成無色名目)無色界的天人是沒有業果之色,他沒有固定的色法。譬如說,你出生是什麼相貌,你就是什麼相貌。他的色法是什麼呢?定果色,他想要變一隻小鳥,他可以變成一隻螞蟻,他的色法能夠隨他的禪定而變現自在,所以他還是有色法的。你看,佛滅度以後在經典上說:無色界天流下眼淚就像大雨水一樣。當然無色界的色法,不是凡夫天人所能夠照見的,是聖人才能夠看得到,叫定果色。分五段:一、簡去迴心不入。二、別明四空天相。三、更判凡聖二類。四:總辨王民不同。五、結成無色名目。
壬一、簡去迴心不入
揀別去掉那回小向大的阿羅漢,他就不入四空定。其實進入四空天不是好事情,四空天它會使令一個人內心暗鈍,因為定太強,定強慧弱。所以有一類利根的阿羅漢,他在四禪五不還天當中就直接成就阿羅漢,或者直接回小向大,他不入四空天。
複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舍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迴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