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淨界法師楞嚴經31 > 【第十六講】

【第十六講】(第2/8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逃荒之路遇王爺穿越變成活藏寶圖,被全江湖爭搶穿時空的女將軍總裁心頭寵之這個保鏢我要了女朋友太能裝了怎麼辦修仙女海王,男主們由我來拯救!快穿:惡毒反派手握萬人迷劇本名柯:醫學教授日行一善碧海仙蹤親一口,活一天,他們求我別發癲九天罪神黑月光她滿口謊言戰錘:不朽耀金重生九六,斷她財路,她搞命啊雙穿之年代日常凡人修仙傳之神秘玉佩釣系美人一笑,在場都被撩成翹嘴靈異管理局的文員小姐斬神:我有一座塵歌壺!恐怖復甦:人間如獄

。只要一個東西不變化,它就不會消失。因為它既然無生,它也就不會有滅。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那麼,“云何於中受汝生死?”這種法爾不生——從來沒有生、未來也不會滅的不生滅的見性,怎麼會受著我們一期生命,隨我們的生命而生,隨我們的生命而死呢?

也就是說,當我們生命死亡的時候,有一個東西它不死亡的,因為它沒有變化,它當然不會死亡。既然我們生命死掉、我們的色身消失以後,還有一個東西不消失的,那你怎麼還相信這個末伽梨?末伽梨也是六師外道的其中一個,他是提出無因緣論——生命是沒有因緣的。這種無因緣論也是被判作斷滅見。六師外道有三個都是斷滅見:迦旃延、毗羅胝子、末伽梨等,都是斷滅的思想。你怎麼還相信這個外道的斷滅見,都說我們的生命死掉以後就全部消失了?

這一段佛陀的結論是說,當我們生命結束的時候,有些東西是消失了,只要會變化的東西都消失了;有一個東西是不會消失的,沒有變化的,它就不會消失。所以我們觀察人生,它是有一個暫時性的因緣,還有恆久性的因緣。大乘佛法是這樣觀察的。這一段是佛陀的總結,就是“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這是佛陀給他的一個答案。

子三、領悟

好,我們看波斯匿王聽到這個答案以後的心情怎麼樣。看“領悟”。

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踴躍歡喜,得未曾有。

波斯匿王聽到佛陀講到有些東西會生滅、有些東西不生滅以後,他就深深地相信:我們色身變化以後不會斷滅,還會得到一個生命。就是,棄捨了這個生命以後,因為我們還有一個不生滅的性,這個不生滅的性又會去創造另外一個生命,所以生命絕對不會斷滅。這個時候跟法會大眾聽到有來生的觀念,聽到有無量生命的觀念,聽到有一個永恆不變的生命,他“踴躍歡喜”。這個踴躍就是好像高興得要跳起來,非常歡喜,“得未曾有”。

為什麼“得未曾有”呢?因為波斯匿王對來生到底存不存在,到底死了以後是不是完全斷滅,一直是他心中的一個結、一個疑惑。這個時候佛陀把他的結解開了,所以他感到非常的歡喜。

這個歡喜的意思我們解釋一下。古德在這個地方的註解說,波斯匿王是示現一個凡夫,也就是一個沒有出離心的修習人天乘的凡夫,所以他造了很多善業,他護持三寶。那麼造了善業他是幹什麼呢?他是希望依止這個善業來生來受用,創造一個來生安樂的果報。他是這種心情。假設沒有來生,那麼他今生所造的善業就沒有用了。他之所以歡喜,是因為他知道他的善業不失。

我們講生命的相續來自於業力的相續。如果你今生所造的業不能夠貫穿到來生,你這個生命就不會相續。所以,當你死亡的時候,你今生造的業一定能夠在死亡當中繼續透過去。死亡到的時候,把我們的身心世界破壞了,但是你所造的業這個業性沒有被破壞。它怎麼樣?它繼續地透過死亡到來生去受用。所以我們要看到生滅的部分,又要看到不生滅的部分。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我們剛開始在看生命的時候,先從變化開始看起。生命就象是一個水流。我們看這個水流,先看它的外表。我們從外表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個,它是變化的;第二個,它是相續的。

一般來說,人天乘根性的眾生,是看到相續的一部分,所以他沒有出離心。他知道有來生,所以他從來生當中產生一個增上心,他積集善業,創造美好的來生。他看到的是生命的相續。

二乘人是看到生命的變化、無常,所以他是比較偏空的。因為他看到無常變化,所以他就產生一種極度的厭離,這個變化讓他感到沒有安全感,變化的本質就是痛苦。所以聲聞人看到了這個無常的變化而產生出離心,修四念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黎雲記麥子戲社三月三,龍王娶後火鳳凰之提取超能力【綜英美】復活點竟是我自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