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淨界法師講楞嚴經63 > 【第十九講】

【第十九講】(第2/8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太好啦,是醫妃,短命王爺有救啦!一吻定情:總裁的美嬌嬌快穿:女配要變強,美男靠邊躺九玄劫我的怪物小情人某年某月某時雨快穿黑月光歸來,瘋批男主紅眼寵廢妃重生:霸寵江山的渣男們!綜盜墓:應龍狩獵,一個不留足球:神級中場,曼城曼聯饞哭了重生後,將軍嫂嫂想娶我全家被流放,女帝以身相許求我回來精靈:從火箭隊到彩虹火箭隊莊園日記:1078穿越後我和妖魔鬼怪生活在一起熊出沒:開局奪取金鹿角血刺玫瑰【刑偵】斬神:沒有禁墟怎麼了?我修仙的流仙渡娘娘重生不追了,絕嗣帝王悔斷腸

,因為它有隨緣的作用,而且它有明瞭性,所以心性不是一個物質。這一科,其實對整個修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到了經文的時候,再慢慢地敘述這一科的重要性。

好,我們分兩段。第一個,示無差別義;第二個,示無大小義。從無差別跟無大小來證明所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它就是我們本來的心性,不是一個外在的物質。

子一、示無差別義 分二:醜一、問;醜二、答

我們看第一科,示無差別義。這個無差別,簡單地說就是見性的體是沒有差別的。我們說是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無差別的。不同於外在的物質,有大小的種種差別。從無差別當中來開顯我們一種真如的體,它是一個心法,不是一個物質。

醜一、問

這個地方提出一個問。我們看經文:

阿難言:我雖識此見性無還,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這個地方是阿難尊者提出一個疑問,說經過佛陀前面的開示,我終於瞭解到,這個見性在一切的因緣變化當中是無所歸還的。佛陀在前面講到說,我們這一念心遇到因緣的時候,會產生快樂、產生痛苦。這個快樂痛苦的感受是因緣而生,所以它都必須要歸還給因緣;但是身為一個見性,它的清淨的本性是無所歸還的。那麼這個時候阿難尊者還不敢直下承當。他說,即便它是無所歸還的,我怎麼知道它就是我本來具足的一個真實的心性呢?

那麼這一段阿難尊者的疑問,我們解釋一下。蕅益大師說:阿難尊者這個時候已經瞭解到真性的隨緣不變之體,但是對這個隨緣不變之體,他認為,在我們心中以外有一個昭昭靈靈的物質,這個物質就是一個隨緣不變之體。換句話說,阿難尊者對這個心性的隨緣不變之體是不敢直下承當的。他認為說這個東西跟我沒有關係,它是離相清淨的,而我的心本來就是生滅變化的。換句話說,他對整個心性的本體,還是無法去承認、去認同這個就是我的本來面目。所以他說:云何得知是我真性?說怎麼就能夠知道它就是我真實的心性呢?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對這個心性的確是不敢承當的。

醜二、答 分三:寅一、約迷悟明無差而差;寅二、約自他明差而無差;寅三、正示見性非物

我們看佛陀怎麼來開導這個問題。我們看這個回答。回答當中有三段:第一個,約迷悟明無差而差;二,約自他明差而無差;第三個,正示見性非物。佛陀用三段來破除阿難尊者的疑惑。

寅一、約迷悟明無差而差

【圖一】

我們看第一段,看佛陀的回答。第一段,約著迷悟來說明見性是無差而差。這一段正式顯現見性有隨緣的作用,就是它的體是無差別的,是清淨本然的;但是它的作用,會因為眾生迷悟的差別而產生大小不同的作用。從這個地方來證明心性不是一個物質,真如不是一個物質。

我們看第一段。

佛告阿難:吾今問汝,今汝未得無漏清淨,承佛神力,見於初禪,得無障礙。而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觀掌中庵摩羅果。諸菩薩等,見百千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淨國土,無所不矚。眾生洞視,不過分寸。

身為一個見性,它的體,我們前面講過是隨緣不變的。既然不變化,在整個十法界的造善造惡當中它是不能變的;但是它的作用就有變化了,依著迷悟的不同有所變化。

我們看看,這麼一個清淨的本性在聲聞的因緣當中表現是什麼樣。佛告阿難說,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現在還沒有成就,沒有證得無漏清淨的果位(因為阿難尊者這個時候示同凡夫,連初果都沒有證得,所以他是一個有漏位)。但是,承蒙佛陀的神通加持,你的眼根產生的見的功能可以看到初禪天,在初禪境界當中的種種物質都能夠了了分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穿越之我成了公主殿下的心尖寵分手後,顧總他跪著求原諒不要說謊重生之麗蓉來了來自千年前的你真千金沒丟,換個開局訓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