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淨界法師講楞嚴經63 > 【第二十二講】

【第二十二講】(第1/8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救命,厭世大佬穿成農家小福女了八零姐妹日常重生王妃只想和離尹女的騷氣仙夫塞琳娜的魔法逆旅逍遙女天尊重生之影視女王明月照關河穿書下鄉女知青嫁全村最帥氣軍官離譜!剛滿月就要聯姻記憶覺醒後,白月光把劇情刀了龍戰西風烈認祖歸宗後,前女友跪求我複合火影:統領宇智波,幹翻六道仙人斬神:成為自己的代理人女尊,美男為下嫁誘她媚她勾引她穿越後,我左邊孩子右邊爹雙面蜜謀神探狄仁傑系列之神秘詭案!四大名捕破案系列!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四十九頁,“寅三、大眾茫然”。

我們要是讀《金剛經》,就知道整個修學的方向。《金剛經》就是講到,一個菩薩發了菩提心,心中有目標,要能夠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但是他不知道“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其實我講實在話,降伏其心不難,佛法有的是很多的方便。如果你現在煩惱很重,你可以去拜佛,你也可以持咒,你也可以誦經。只要你把心念安住在法上,其實妄想是禁不起佛法的對治的,它一下子就消滅掉,它不是佛法的對手。

對修行人來說,困擾我們的,不是說我們沒有方法,也不是說怎麼去對治妄想,問題是“云何應住”——菩薩要安住在一個什麼樣的處所,對我們會產生最大的滅惡生善的效果。我們那個“住”的點找不到,這是一個問題點。而你住在什麼地方,就影響到你整個修行過程時間的長短。

我們大方向把三種人心中所住的處所講出來:

第一個是人天乘的人。人天乘的人很簡單,他以善法為住,住在善法。他不管怎麼樣,他的生命就是佈施、持戒、忍辱……就是修善。以善法為住的人,他生命未來只有一個方向——成就人天的果報,因為他的心以善法當作整個生命的歸依處,安住善法。但是善法是有相的東西,你住在這個地方,你就很有限量。有相的東西不可能無限地擴大,不太可能,所以他的福報是有一定的限量。所以你看,一個人生天,沒多久他又掉下來了,因為他住在一個有限量的東西。

二乘人好一點,以空性為住。他認為有相的東西都是無常敗壞,是沒有安全感的。觀察無常,生命是變化的,變化當中沒有一個主宰的我。從無常無我當中,他找到一個我空的真理,他在那個地方安住下來。對於這些因緣法,不管是惡的因緣、善的因緣,他全部沒有興趣,他以空性為住。當然,他能夠找到一個偏空的解脫,但是他有一個問題,他成不了萬德莊嚴。

所以,有相的住跟無相的住,從大乘佛法來看都是偏一邊。

那麼我們會問,修行《楞嚴經》首楞嚴王三昧的人,你的心住在哪裡?云何應住?簡單地講,就住在現前一念心性,就是住在一念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心性。你整個生命就在經營你的心性。我們常說一句話:“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安住在現前一念心性的時候,他認為這些人事都是假名、假相、假用,借假修真。你因為人事的因緣來成就你的福德資糧,來成就你的智慧的資糧。

其實,我跟你講一句話,你整個菩薩道只做一件事情,就在你一念心中去把你的福德、智慧兩種莊嚴,莊嚴到你一念心性上,你就成功了。這一念心性是什麼?它是無相的。所以也可以說以無住為住,但是它本身不能落入斷滅。所以我們講“心性”,強調它是有明瞭性的,它是有作用。我們大乘佛法很少談“空性” 。空只是一種“以無所得為方便”,因為空性會讓人家覺得好像沒有明瞭性。大乘佛法是講心性,你住的處所是現前一念——無相無念的一個明瞭的心性,這個就是你住的地方。住了以後幹什麼呢?就在你一念心性當中好好經營,透過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去莊嚴你的福德資糧、智慧資糧。讓你的一念心性福慧具足了,你就成佛了。

當然,莊嚴你的心性之前,你要先找到你的心性在哪裡。其實它就在你的妄想當中。你只要知道它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就能夠找到你的心性。我們講稱性起修,前面講到,它的體是離相的,但是它的作用是隨時能夠顯現的。我們能夠掌握它的體跟用,就知道怎麼修行了。

寅三、大眾茫然

好,我們看第三段,“寅三、大眾茫然”。

法會的大眾聽到佛陀前面講到的破“是見”跟破“非見”,兩個都破:你

目錄
君奪臣妻?我懷權臣之子奪他江山!扶滄海30天,逃離鬼怪索情世界故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