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講】(第2/7 頁)
他是針對這個來對治瞋。
就是你明明站在理智上,你還是不能起瞋。因為你瞋你划不來,自己在心中產生火氣,火跟氣結合產生金,結果這個刀傷害自己,因為瞋是你自己在心中燃燒自己。
我們看菩薩戒,諸位你看看《瑜伽菩薩戒》或《梵網經菩薩戒》也好,菩薩有二種煩惱治得很重:第一個“瞋”,第二個“慢”。
我個人的體會是這樣,瞋心破壞功德,瞋是心中火,燃燒功德林。你好不容易在佛堂中很辛苦的用功,積集波羅蜜的戒定慧的功德,發脾氣整個燒掉了,划不來!“慢”是障礙你的進步,我慢山高你就沒辦法增上了。在我們中國文化裡面,它講「謙卑」處下哲學,他認為一個人處下是最安穩的,而且能量最強,你看那個水在高處,它是流動的不安穩性。
在美國有一個物理學諾貝爾獎的,他是研究怎麼去累積電子跟中子的能量,他要做一個接收器,但他不知道放哪裡。後來他有一次去酒吧喝酒,他看到喝醉的人,因為喝醉的人他沒有神識,所以他只好順著地球的磁場在走,他沒有意志力去控制他的身體,所以他完全在沒有神識的狀態,它完全順從宇宙間的軌則在轉。結果他發覺喝醉的人都是往下面走,很自然往下面走,他不會往上面走。後來他知道所有的能量會往下的趨勢,他得到這個啟示以後,他就在容器當中,在最低點的地方,把能量接收器放在那個地方,果然所有能量都被它吸收去了,他這個觀念得到諾貝爾物理獎。所有的能量是往低處在走,所以你看我們中國文化「處下哲學」就是這個意思,不能居在高位,心要“謙”,你就會不斷的成就你的能量,你在高處是發散你的能量。諸位你看看菩薩道,重罪也好,輕罪也好,它對於瞋跟慢的對治,是比較重的。
五、詐習
以種種欺詐的手段來騙取他人的財物,欺詐手段騙術,來騙取他人財物,叫詐。
總標
五者詐習交誘,發於相調,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繩木絞校。
因為彼此互相的以詐術來欺騙而產生一種引誘,以欺騙的手段來引誘對方,“引誘”就是“詐”的相貌。它的造業,「發於相調,引起不住」,用引誘欺騙來愚弄對方,調弄對方。欺騙的心在心中不會停止,不斷的相續的造作,最後的結果,「如是故有繩木絞校。」“繩跟絞”是一組的,“木頭跟校”是一組。說你到最後被繩子綑綁住了不得自在,或者是用木板,把我們自己框住了,我們不能自由活動了。因為我們在因地的時候,把別人慢慢慢慢的騙到一個我們要的地方去,這就等於是把自己框住,把自己綁住一樣。所以在結果上,我們就會被繩子綑綁,被木板之所校框,而不得自在。這地方是約著我們今生內心的相貌來說的,來世的果報看下一段:
別明
如水浸田,草木生長。二習相延,故有杻械枷鎖,鞭杖檛棒諸事。
欺騙這件事情就好像你把田放了很多很多的水,白天晚上不斷的泡在水中,草木得到水的滋潤自然生長。就比喻我們在欺騙別人的時候也是一樣,別人在不知不覺當中就被欺騙;「二習相延」,種子跟現行兩個一次又一次的造作沒有停止,所以來生就會有什麼結果呢?故有杻械枷鎖,鞭杖檛棒諸事。“杻”手銬,銬住手的叫杻;銬住腳的叫“械”;“枷鎖”是銬住脖子的;“鞭”皮鞭;“杖”木杖;“檛”馬鞭,它的材質比皮鞭還硬,但是比較短,或者棍棒,種種傷害的刑具出現。
勸誡
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奸偽,同名讒賊。菩薩見詐,如畏豺狼。
十方諸佛如來以他的智慧眼,來觀察我們內心當中這種奸詐虛偽的煩惱,就像讒賊;以諂媚的言詞來奪取別人的財物,就像盜賊一樣,叫讒賊。菩薩見到心中生起欺詐之心,就好像害怕豺狼,因為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