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4/5 頁)
飛鳳舞的四個大字,剛勁有力,浩然正氣,正是程老爺子所寫。
進古銅大門,裡面樹柳成蔭,池塘亭子顏色清爽又精巧,鵝卵石鋪成得小路,兩旁處處可見風景。
巧玲瓏的吟詩亭和寫字的樓閣,上面鏤刻精美的花紋圖案,加上小門與四面可以捲簾的大堂。
書場便設在竹林之中,夏日涼風習習,聞著竹聲,顯得十分的清涼。
天井不遠處有一排竹屋,可用作酷夏時沖涼之用,上面數個木桶,讓僕人灌滿水,曬上半天,然後便可拔了竹塞沖涼,即方便又快捷。
甚至還留了孩子們可以玩耍之地,還仿著一些鞦韆與轉盤,石頭動物之類,供他們學習累了時玩耍之用。
整個來說,一個大宅院,被這般一整改,頓時顯得即古趣盎然又淡雅純樸。
讓人一看便忍不住愛上這樣的環境。
在建成第一日,羅溪玉便讓隔壁睡通鋪的小乞丐們進學院住,那邊後院修了很多屋子,專供留宿的學子之用,熱水被子一應俱全。
而食堂也有人打理,每日早中晚餐。
住宿是免費,但除了饅頭,好的食物與筆墨紙硯書籍之類,卻要花錢買的,羅溪玉當然不能讓這些孩子們養成只知索取,不知付出的習慣。
所以學堂裡便有勤工儉學一說,打掃院子,打水,整理書堂桌椅,每日皆兩文錢,如此這般,可以領任務取得錢買食物和筆墨。
或者,可以到藥鋪後堂幫忙輾藥或一些簡單的製藥,半日可得一文。
學堂只教上午課,下午可以自行學習及做取任務。
這樣即養成他們動手獲得食物與學習的機會,知道珍惜,也能減輕一部分人手不足。
在第一日,程老爺子便興致勃勃的開始與這些孩子授課,教他們三字經百家姓,每個人都換上了春季的新衣,這是書院的學子衣,乾乾淨淨,一人兩套換洗。
孩子們頭髮也梳理起來,一時間坐在光亮幾淨的學堂中,竟是改頭換面,煥然一新起來,個個都激動的看著手裡的書,與免費贈與的一沓練字的紙。
個個認真異常,連四歲的孩子都聽得認認真真,即使不懂也坐的闆闆正正,絲毫不搗蛋也不哭鬧。
一時間在學院門口都能聽到那朗朗的讀書聲,經過的路人都駐足觀望許久,有的甚至在周圍四處看,甚至圍觀著,不少家裡有孩子的,都忍不住想進去看看。
畢竟這宅子可是造了許久,經常看到有工匠來來往往,還有移栽樹木的,真不知裡面改成了啥樣,待看到一排身著白衣,此時正八經像小學子的孩子,整齊的跟著程老爺子身後,正手裡拿著木盤領了食物,從食堂往外走,坐於一處建好的食亭中,然後坐下來大口吃。
那香氣傳得街上都是。
無論這間書院開了會有多賠錢,羅溪玉覺得能將一個個孩子從無望的深淵中解脫出來,見到前方的光明,賠多少錢都是值得的,改變一個人的未來,改變無數人的未來,這將是功德無量的一件事,不能以錢來衡量。
而這件事不僅要做,還要做好,所以無論是衣服還是住處,而吃用更是半絲不得馬虎。
在吃的方面,量又足,花樣又多,她買下的都是廚房的一把好手,每七天一輪,每天都定了餐表,嚴格執行,孩子們都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不能缺,這不僅關係到孩子的身體狀況,更是讓頭腦有充分的營養供給。
早上,小的孩子都會給一懷羊奶,每人一個雞蛋,饅頭與鹹菜及涼拌菜,中午定要有肉,菜炒肉,雞肉湯或者紅燒肉之類,晚上則是有營養的小米粥與各類米粥。
伙食與以前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可同日而語。
孩子們簡直樂瘋了,飯菜吃得狼吞虎嚥,回到乾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