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化肥的誕生(第2/2 頁)
的時候,總會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還是年輕啊!
周易嘆了一口氣。
年輕人總是要改嘗試的,比如周易就非常喜歡,駱正不守常規,敢於嘗試的決心。
那天晚上,“傳授機緣”,很大原因,也是由於駱正之前敢於突破常規的嘗試。
可駱正的嘗試,失敗了大不了就是幾個作物的死亡。
但朱允炆的“大膽嘗試”,卻關乎著一個政權的興衰成敗,千萬百姓的生死存亡!
周易搖了搖頭,雖然在“化肥”的研製過程中,大膽創新是一件好事情。
其實對於大明的掌舵人來說,有時候在調整前進的方向之時,更加緩慢一些,可能會更好一點兒。
周易除了關心朱元章和朱允炆爺孫兩個的工作生活之外。
周易也要做大量的工作,用於準備成為科舉主考官之上。
成為科舉主考官,這件事情真正需要準備的雖然不多。
但周易也要做一個樣子,給朱元章看,表示對這件事情的重視。
因此周易一旬便有七日,掛著研究科舉書籍的旗子。
當然了,要麼是聽一聽周家莊園中流行樂團最近編演的歌曲。
要麼是小小地休息一會兒,緩解前一天晚上熬夜的睏倦。
這個月,周易可沒少化身“周爾”,如一個幽靈般,在山東沂蒙山上空徘迴。
自那天周易和周聰說明之後,周聰便更有針對性,也更有積極性地佈局起來了沂蒙山地。
周聰聯絡著沂蒙山中的獵戶,詳細地勘探了沂蒙山中的地形地勢,畫出了地圖。
周聰還在地圖上標註了建議建造沂蒙山基地的位置。
周易拿著周聰的地圖,利用“五行遁術”轉了幾圈兒,修改了其中幾點小疏漏之後。
又在地圖上規劃好了“起步區”、“核心區”、“建成區”。
讓周聰先發展沂蒙山基地的“起步區”。
到現在,沂蒙山基地的“起步區”裡面,已經住上了百戶人家。
這些人家,大多數臨沂周邊,沒有田地的農民。
被周聰接進沂蒙山中,發放土地和種子,並且只收取很少的糧食,作為稅收。
至於大明朝的稅收?
都跑到沂蒙山中了,誰還來能進山收稅!
高產的高粱種子,已經運送到了周聰手中,由周聰下發到農戶手中。
在山地中種植高粱,也已經能夠在滿足當地農戶生存之需,多少有一些結餘。
若是等到“化肥”的研發,還會更有上升。
就是不知道,駱正的“化肥”,現在已經研發到什麼樣的地步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