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均衡貧富的鬥爭(第3/4 頁)
這些世族門閥,控制的人口,高達數縣,幾乎就是一個郡了。
所謂郡望、名門貴族,背後就是極其嚴重的土地兼併!
世族集中著經濟權力、官權力,法律對他們無效,在這樣的環境下,世族對治下百姓的壓迫搜刮,是極其殘酷的!人性之惡,肆無忌憚的橫行人間。
世族的做大,與皇權是不利的。
所以,皇權在與世族共治天下的同時,內部也存在著嚴重的矛盾。
歷朝歷代,皇帝都會推出些政策,去壓制世族門閥,但是,總體來說,是無效的、形同虛設。
政策無法在基層施行。
基層都是世族門閥的門生故吏!
壓制世族門閥的政策,豈能被施行?
獨尊儒術之後,儒家便長久為正統。
自漢武帝開始,向朝廷舉薦人才,有個門檻,就是“明經”,明的當然是儒家經典,即所謂明經取仕。
這促進了儒家的發展。
也促進了豪強大地主、世族門閥往儒家大門裡湧入!
儒道大興!
此時,世族門閥還壟斷著舉薦權!也就是說,你丫的即便有才,沒有人家舉薦,你也不能入仕!
這又促進了儒士投效世族門閥!
但是,對於世族門閥來說,當然更樂於舉薦自家人!
因此,這套制度,阻礙了大量的非世族門閥的儒士的利益!
儒士分化成了兩派:出生豪門的世族門閥派、出生寒門的非世族門閥派。
豪門、寒門互相看不順眼!
皇權更樂於用徵召寒門人才來制衡豪門。
漢滅三四百年之後,隋朝在大亂中新起。
大亂之後,本該大治,起碼也能活個二三百年。
然而,隋太祖楊堅是個聰明而又頭鐵的狠人,想出了科舉之策,更推行實施!
以科舉制選拔人才,與徵召舉薦制截然不同!
科舉制對來說,更加的公平,得到了擁護!
而對儒道-豪門來說,就是剝奪了舉薦權呀!
是以,科舉制得到了世族門閥的抵制!
楊堅之後,其子楊廣繼續推行科舉制!
科舉制的推行,是觸犯世族門閥的根本利益的。
楊廣又是個好大喜功的人,把許多大事情,都集中到很短的時間去做,財政壓力巨大,對民徵收與日俱增,終於官逼民反。
世族門閥勢力又在這其中煽風點火、火上澆油。
最終,隋朝只活了三十八年就覆滅了。
隋朝之後是王魏朝。
繼續推進科舉制。
隋末亂世之中,世族門閥被清洗了一波。
王魏朝建立,內部門閥勢力依舊不小,活了近三百年,死於藩鎮軍閥——這些軍閥做大,本也是為了去制衡地方門閥的,卻沒想到,軍隊與門閥結合了。
魏末天下大亂,蠻夷趁勢入侵,神州迎來了七十來年的大亂世!
這一場大亂世,使得神州夏民陷入了無底的黑暗深淵之中!
但是,另一面,也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將盤亙於世的世族門閥,在鐵與血中煙消雲散,紛紛隕落、破產、凋零。
一亂一治。
後晉興起,已經沒什麼世族門閥勢力了,科舉制得以積極廣泛的推行!
科舉制下,儒士們機會平等,喜滋滋迎來新時代。
但是,中舉的比例太小了,子子孫孫都中舉,更是絕無可能!
權力無法世襲了。
沒有權力包庇,經濟擴張也就有了難度。
像世族門閥時期,那種動不動百萬畝田地的存在,是絕無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