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後來甚至出現了這種局面:每當宰相有事要請皇帝蓋印頒行時,李旦只問宰相:&ldo;跟太平商量過沒有?&rdo;如果商量過了,就再問一句:&ldo;跟三郎(太子李隆基)商量過沒有?&rdo;如果也商量過了,李旦連看都不看,便取出御璽,一蓋了事。
太平公主的權勢薰天,朝中官員,如果不在她的門下走動,官兒升不了還是小事,已有的職務做不做得長都要成問題。於是,大小官員都想方設法地想要和太平公主拉近乎。別的不說,單是當時唐王朝的正副宰相七人,就有五人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凡事沒有經過太平的應允,沒有人敢於實施。假如她因為某些原因不能上朝的話,宰相們就拿著文書趕到她的公主府裡去請教。
漸漸地,朝廷裡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兩股勢力便互不相容了。
當初,為了剷除韋家班,太平公主在侄兒中間選中了最為果斷的李隆基,但是當李隆基因為這樁大功勞而被李旦立為太子,而不是個性溫和的李成器時,太平公主卻十分震驚,她知道這個有膽有謀的侄兒,遲早要有和自己不相容的一天。
果然,李隆基成為太子後,朝中大臣們漸漸向他依附而去,太子黨有了與公主黨相抗衡的意識。
不能容忍這種情形的太平想要哥哥更換皇儲,但是李隆基的親信大臣們都強烈抵制,甚至要求李旦放逐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怒不可遏,跑到太子府裡,當面斥罵了李隆基一頓,指責他過河拆橋,不知感恩。李隆基只好陪罪道歉,並將自己的親信姚崇、宋景貶謫。
為了擺脫令自己煩擾不堪的國政,從家、政不分的狀況中脫身,李旦不久就決定將帝位提前禪讓給自己的兒子李隆基。
這個決定自然更讓太平公主難以接受。但是這一次,不管她怎麼搗騰,李隆基還是提前當上了皇帝。
太平公主受不了李隆基過於英明的表現,決定廢了這個侄兒皇帝,還策劃讓宮女元氏在李隆基的補品裡下毒。
當初與李隆基共同起兵的薛崇簡對母親的所作所為深感不安,力勸她放棄謀反的計劃。太平公主見兒子不聽話,怒火中燒,常常打罵他。
但是太平公主的起兵計劃,卻因丈夫武攸暨逝世而耽擱了下來。
事情就此發生轉變。
公元713年,得到訊息的李隆基突然出兵,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及家人。太平公主逃入南山,躲藏了三天,請求侄兒放自己一條生路。太上皇李旦也為妹妹向兒子求情。
但是李隆基不為所動,將太平公主賜死在公主府裡。她的兒子們只有薛崇簡一家被饒過。
這一年,太平公主大約五十出頭。
相比之下,忍不住讓人反而要羨慕起蕭淑妃的兩個女兒來了。當初她們雖然下嫁低等禁軍,卻總算苦盡甘來。
義陽公主下嫁權毅,早死,沒有經歷後來的風雲變幻。
宣城公主後封高安公主,下嫁王勖。王勖頗有才幹,一直官至穎州刺史。天授年間,王勖與薛紹一樣,因為觸怒武則天而被殺。宣城公主雖然失去了丈夫,卻平平靜靜地一直生活了下來。李顯再次即帝位後,晉封姐姐為長公主,享邑千戶,並賜居公主府,並設立自己的官員僚屬。李旦即位後,再次給姐姐增加了一千戶的封邑。
宣城公主一直平靜地生活到開元盛世之時,年過七十方才去世。玄宗為最後一位姑母的喪禮十分盡心,登上暉政門舉哀哭泣,並派遣大鴻臚代表自己持節前去追悼,京兆尹攝鴻臚主持喪儀。
義陽和宣城公主雖然沒有享受過太平公主那樣的頂極權勢,卻能夠壽終正寢,得以善終,這恐怕才是帝王之家最重要的福氣吧。
死後哀榮至盛的公主:永泰公主(1)
????????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