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第1/2 頁)
二、飛彈
(一)反坦克飛彈
六天戰爭中,蘇制&ldo;甲魚&rdo;飛彈是由吉普車上發射的,幾乎未造成什麼威脅。
十月戰爭中,&ldo;耐火箱&rdo;飛彈出現在戰場。它與&ldo;甲魚&rdo;飛彈構造原理幾乎相同,但重量有所減輕。
&ldo;耐火箱&rdo;取得成功的原因,在於擔任防禦任務的步兵使用的量多而集中。
西方的&ldo;陶&rdo;式(美)、&ldo;龍&rdo;式(美)、&ldo;霍特&rdo;(美、法),&ldo;米蘭&rdo;(西德、法國)等和&ldo;耐火箱&rdo;一樣,同為有線制導,但技術新、效能好。
而&ldo;耐火箱&rdo;操作簡便。人們對它的這種看法至今仍有說服力。
(二)防空飛彈
僅此較東西方的防空飛彈,容易導致錯誤的結論。(例如,比較薩姆-7和&ldo;紅眼睛&rdo;,比較薩姆-6和&ldo;霍克&rdo;改進型)
如不綜合研究整個系統、有效射程以及其他武器同它的配合是否適當,那就毫無意義。
將薩姆-7、57毫米炮、23毫米炮集中部署在前線附近,對高度 2,000米以下的低空目標是有效的。
將薩姆-2、薩姆-3,薩姆-4混合編組,部署在距前線幾十公里的後方地域,可以控制高度2萬米以下的空域。
薩姆-6具有抗毀力和機動力,能在重要時機和地點實施對空掩護。
(三)艦艦飛彈
&ldo;黃蜂&rdo;級、&ldo;蚊子&rdo;級飛彈艇給海戰帶來了一大變革。而開始西方的認識卻很不夠。例如,美國在1968年以色列&ldo;埃拉特&rdo;號驅逐艦被擊沉之後才著手研製&ldo;魚叉&rdo;式飛彈。
(四)雷射炸彈
這種武器原為破壞北越橋樑和運輸線而製造的。自投入使用以來,它由於精度很高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後來又有其他各種型別的雷射炸彈研製出來。
(五)空地飛彈
這是汲取作戰教訓而研製出的有代表性的武器。
美國按照代價小而有效地摧毀防空飛彈陣地的要求,研製生產出&ldo;禿鷹&rdo;、&ldo;白星眼&rdo;等空地飛彈和電子光學制導炸彈。
他們能從防空飛彈的有效射程外攻擊其陣地。
三、通訊雷達
(一)從戰場通訊方面也可比較東西方的科學技術。
蘇式p-123和美式an/vrc-12均為目前使用中的無線電臺。從它們的科技水平看,東方此西方至少落後一代。蘇聯仍在大量使用電子管而未採用印刷電路、大規模積體電路和混合電路等新式電路。電晶體也只用於電源部分,設計方式也相當落後。
在控制手段上,東方主要是電子機械式的,而西方幾乎全部實現了自動化和純電子化。
在使用方面兩者差別很大。p-123電臺非專業技術人員幾乎不能使用,操作也不如美vrc-12電臺簡便。
總的看,東方裝備技術落後,但效能與西歐同種裝備大體相同,結構簡單,效能可靠。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沒有自己的雷達,只能靠美國提供。
h-9型防空雷達是美式scr-584的仿製品,它的電子管既有從美國進口的也有本國制的。
蘇聯還參考h型研製出h-50型。在越南戰爭中,越南人使用它和電視跟蹤裝置進行電子戰。
(二)蘇聯的雷達,整個系統是比較先進的,但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