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霸京師(一)(第2/2 頁)
不過是虛張聲勢,然聽其言竟有十萬兵馬,若真如此,此等兵力豈不是要踏平京都?種勳強裝鎮定,故作輕蔑道:“董將軍莫要誇大其詞,吾觀汝之兵馬,可遠不足此數。”
實則董卓僅有三千人馬,本欲以此嚇唬種勳,見其不上當,遂又道:“所謂兵貴神速,吾受大將軍與陛下旨意而來,恐誤了陛下與大將軍大事,故而先率先頭軍馬先行,大軍隨後便至。若爾不信,可自行前去探尋。”種勳聞聽此言,心中徹底慌亂,顫聲道:“董卓,汝帶如此眾多兵馬,究竟意欲何為?莫不是要造反?”
董卓仰天大笑:“吾董卓忠君愛國,豈會造反?不過是替陛下除奸,汝休要阻攔!”種勳緊握著聖旨,厲聲道:“董卓,爾不能去,此乃陛下聖旨,上面有陛下玉璽印章,爾且看清楚。若爾仍要進兵,那便是造反!”董卓心中何嘗不知聖旨為真,然此等良機,他實在不願放棄。可如今聖旨在手,若強行進兵,何進與這些士族必然會給他扣上造反的罪名,到時自己又該如何應對?董卓心中思緒萬千,權衡利弊。他深知自己僅有三千人馬,而京都有何進十萬餘兵馬,若此時貿然進攻,無異於以卵擊石,毫無勝算。沉思良久,董卓展顏笑道:“既如此,爾且速回稟明陛下與大將軍,卓按兵不動。”種勳仍不放心,強調道:“董卓,聖旨上是令汝回幷州!”
董卓勃然大怒:“汝所言真假難辨,吾率大軍長途跋涉而來,汝卻一味要我回去,此事吾絕難辦到。若我大軍將士因此心生不滿,引發兵變,汝可擔得起此責?”
種勳心中惶恐,一時語塞,只得道:“董卓你……”他心中明白,自己根本無力阻攔董卓,如今董卓既已答應按兵不動,剩下之事便交由大將軍處置。於是,種勳不敢多留,匆匆離去。
李儒見種勳走遠,急忙走到董卓身旁,低聲問道:“主公,我們如今該如何是好?看來朝廷中有人不欲主公進城。”
董卓長嘆一聲,滿臉無奈:“為今之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傳令大軍,駐紮於洛陽城外二十里之夕陽亭。”李儒點頭領命,轉身前去傳令。
董卓望著洛陽的方向,心中憂慮重重。他深知此刻局勢微妙,猶如置身於重重迷霧之中,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唯有觀望洛陽城內局勢,等待其弟董旻來信,再做定奪。
在夕陽亭中,董卓獨自坐在營帳內,燭光搖曳,映照著他那張陰晴不定的臉。他時而眉頭緊鎖,思索著入京之策;時而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似是在權衡利弊得失。他深知此次入京,雖有風險,但一旦成功,便可掌控朝政大權,實現自己多年來的野心抱負。然而,眼前的重重阻礙,又讓他感到舉步維艱。
而在洛陽城中,何進聽聞種勳回報,心中亦是忐忑不安。他既擔心董卓不聽詔令,強行入京,引發一場腥風血雨;又顧慮若董卓真的返回幷州,日後自己將失去一股可制衡宦官的重要力量。士族們則在一旁紛紛議論,各抒己見,有的主張武力驅逐董卓,有的則認為應暫且安撫。整個京都,籠罩在一片緊張而又壓抑的氛圍之中。
董媛與牛輔一路疾馳,董媛心中滿是對母親的擔憂與對父親的失望。她淚水不斷,心中暗自思忖:父親怎會變得如此冷酷無情?權力當真如此重要,可讓他捨棄親情?牛輔在一旁默默陪伴,他深知董卓的難處,卻又不知該如何勸慰董媛。
時光緩緩流逝,董卓在夕陽亭中耐心等待。每一日,他都會登上高處,眺望洛陽城,期望能從城中的動靜中洞察出一絲有利的跡象。他的內心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焦急萬分,卻又不得不強裝鎮定,以免軍心大亂。而京都內的各方勢力,亦在暗中謀劃、博弈,一場關乎東漢王朝命運的大戲,即將拉開帷幕,究竟鹿死誰手,尚無人能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