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 頁)
她以前還是很瘦的,只是開了飯店之後才變得胖起來了。她常常邊搖頭邊嘆氣地對著客人們說,誰叫我們家飯店的廚師做菜的水平太高呢,菜做得太好吃,才把我養得這麼胖。
有些缺點,如果你自己並不在意,它便不是缺點,還可能是優點了。
這條街上飯店有好幾家,生意並沒有因為競爭而變差,反而使美食街的名頭越叫越響亮。幾家店鋪的老闆關係也不錯,經常互相串門,當然串門的時候,順便也不忘記探探別家的新動向。
有次李施主在客人面前,又一次用自己的體形獻身說法做廣告,來證明自己家廚師做菜的水平。隔壁飯店老闆劉施主正好在場,忍不住插了句嘴說,如果李施主到我們飯店,可能長得會更胖,因為我們飯店的廚師手藝更好。
那次李施主笑著做嗔怪狀輕輕地拍了一下劉施主,輕重概念也是因人而異的,劉施主的手當場脫臼了,在家裡休息了好幾天才緩過勁來。
李施主為人熱情,有次她在門前洗碗的時候,見到了戒嗔,便拉著戒嗔說閒話。不知道怎麼說到最討厭的事情這個話題上了,李施主說她最討厭的事情就是洗碗。
開飯店的人,一年四季不知道要洗多少個碗,每天來來往往的客人很多,洗碗也洗煩了。
戒嗔想笑,如果有一天,如果有一天客人少了,要洗的碗少了,李施主會因為不需要洗碗而高興嗎?我想應該不會吧。
我們的思想就像始終找不到支點的不倒翁一樣,搖擺不定,在左邊的時候,希望可以回到右邊,在右邊的時候,又希望返回左邊。
戒嗔可不敢把心中的結論告訴李施主,因為戒嗔的體格比劉施主還是要差些的,若被李施主拍上一下,很可能會骨折的。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41個 另一扇門
有次寺裡來了一個年輕的施主,個頭不高,樣子比較瘦小,走起路來彷彿有些不方便,一瘸一瘸的。他的口才極好,和寺裡的幾位師父談論經文,說得及其精彩,交談的時候,把我和戒傲也吸引了,專心地在旁邊聽講。
戒嗔忍不住插了幾句嘴,這位姓張的施主也注意到了戒嗔,便找了幾個問題和戒嗔討論。張施主的觀點很特別,但是每一句都合情合理。戒嗔問施主,是否是在家的居士?
張施主搖頭否定,他告訴戒嗔,其實他對佛門有所瞭解只有一年時間而已。
在旁邊聽講的人都很意外,一年之間居然可以對佛法有這樣的瞭解,領悟力可不一般呀。
張施主說他可不是什麼天才,讀書的時候學語文,成績也只是中庸而已。
原來張施主一直在城裡的一個國有單位上班,從事的工作是對飯店之類的企業進行檢查和監督。
去年的這個時候,政府要求他們對一些大型飯店的廚房進行一次衛生檢查。那天,他們抽中了一家規模很大的飯店,檢查前先打了一個電話打了過去,通知對方馬上要來檢查。
那家飯店雖然規模不小,但是廚房後堂的衛生卻不是很好,聽說他們要來檢查,嚇得急忙組織了很多職工,突擊打掃衛生。他們效率很高,短短的幾十分鐘就把廚房後堂的衛生打掃得很乾淨,地上也是光滑閃亮的。
張施主一行來到了飯店的廚房,由於剛剛打掃過,地上很滑,張施主重重地摔了一跤,大腿骨折了,在醫院住了很久,慢慢的康復了,只是很久了依然不能下床活動。張施主的一位朋友來看望他,怕他寂寞,帶了幾本佛學的書給他看。張施主開始只是有些興趣,反正也不能做其他事情,索性研究起佛學了,結果越看越入迷,越看越有心得。
一年之後,張施主已經可以活動了,佛學的知識也積累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可能正常狀態下的張施主未必有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