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混合體?(第1/40 頁)
“……”
符蘇的這番言語可謂是離經叛道。因為在此之前,不,應當說自人類的文明誕生至今,“文明”一直都被認為是人類這一物種所創造的無數概念中的一種罷了,它只是“人類”的附屬品而已。
它應當是一個人們看不見摸不到的概念,同時也在無時不刻的在透過人類自己創造的物質向人們彰顯著其存在感的某種實質;
它在更加廣泛的範圍內,在無意識中,潛移默化的塑造著處於“文明”之中的人們對他們眼中的這個世界的認知和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而人們腦中的這些認知和方法最終成為了區分“我們”和“他們”的基礎;
它可以被人們用語言和文字來闡述或歪曲,就像是觀眾們在臺下看到的臺上的演員永遠都是他們施以妝容後的模樣,人們所能夠了解到的“文明”也都是經過了文字和語言所修飾過的……
就像一千個讀者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的人眼中的“文明”往往也是大不相同的,徹底相悖的也大有人在,但無論人類如何認識“文明”,人們在潛意識中往往不會將文明置於和人類同等的位置上。
因為“文明”這個概念是被人類創造出來的,“文明”是因為人類才會存在的,可是在文明誕生之前,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即便只是以如今的人類所在的生物分類,也就是智人屬來界定的話,人類也已經存在了二十萬年了,但人類的文明史最長也不過區區一萬年而已。
而那些廣泛存在於如今的網際網路上的那些以“世界末日”“文明終結”為賣點的遊戲和電影等文娛產品中便集中體現了人們思維中的共識——人類並不是在失去了文明的蔭庇後就無法生存下去的存在。
畢竟生命總會找到出路的,不是麼?
可是,如果人類可以不靠著文明的蔭庇就在那種末日的環境下繁衍存續下去的話,人類又為什麼要建立如今的文明呢?
早在數十萬年前,人類這個物種就已經靠著火焰、石器還有縫製的皮衣成為了生物鏈上當之無愧並且沒有之一的頂級獵食者了,那些在人類走出非洲後以超越地質歷史上任何一場物種大滅絕的物種滅絕速度就是這一點的鐵一般的證據。伵
而這一場在地質歷史上唯一一起由非自然原因引起的物種大滅絕事件直至今日都沒有停止,甚至隨著人類步入文明階段之後越來越快。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在距今大概一萬多年前的時間點,放下了石質的長矛和獵弓,用這副在數十上百萬年間演化的無比適應狩獵採集生活的身體,彎下腰去耕種起了腳下的田地,並迅速地發展出了之前幾十萬年間都沒有發展出來的文明。
這是為什麼?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不這樣的話人類就要因為極端惡劣的環境變化而滅絕了。
換句話說,為什麼在大多數的末日廢土類作品裡,主角和他的團隊最終要做的往往也是重建文明而不是以這種方式繼續生存下去呢?
某種意義上是不是也可以說,現在的人類其實已經想象不到失去文明之後應該如何將人類這個物種延續下去而不至於滅絕了呢?
事實上所謂的“人類失去了文明也能夠存續下去”的想法不過是一種廣泛存在的倖存者偏差和人類面對大自然時的傲慢罷了,在地質歷史上比人類的環境適應性強的多的物種多了去了,可是最後呢?又有多少活到了現在,而不是變成了地層中的一塊塊化石?
生物譜系裡由三葉蟲豎起的那根中指還在指著其他所有的生物吶!忘啦?
在符蘇的眼中,“文明的誕生與發展”的這個過程實際上就象徵著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逐漸加深並漸漸地將之運用到人類的生活與社會構建中的過程,而“文明”這兩個字就是人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