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正好,(第1/2 頁)
黨亮想著下午在家裡要做些自己的事兒,比如學習,練歌,練舞,練拳,訓狗,還去把剩下的那半塊地搞了,下次再有嘉賓來就可以直接種豆子了。
他這邊自得其樂,直播裡平平淡淡,但是導演卻一直都在他這邊,因為雖然人少,但是他這邊不吵架,氛圍好,屋子裡一直都放著歌,搞得跟個音樂電臺一樣。
黨亮現在修行入門,感知敏銳,早就聽到導演那個步話機裡吱吱哇哇的全是麻煩事,有一半都和網友們在徐磊那邊的吐槽有關。
其實這邊都晴了好些天了,他們又不會走的太深入,能有什麼蘑菇,又是五月份,山裡還涼著呢,倒是野菜要是認識,能收穫不少,這個季節的野菜嫩著呢,包餃子可是美味得很。
但是他們出門的時間真長,天都黑了才回來,一個個興高采烈的,看起來收穫不少。
晚餐除了一道湯,其餘的並不是蘑菇,因為這些蘑菇需要處理才能成為食材,黨亮覺得他們可能是被引進了某個老鄉的蘑菇養殖基地,因為種類太過單一,大部分是油蘑,竟然有相當數量的榛蘑。
要知道,榛蘑一般是夏天才出,這個季節可不是它們冒頭的日子。
雖然鮮蘑菇也很美味,但還是幹蘑菇更香,徐磊承諾了把這些蘑菇曬乾之後郵寄給他們,然後這事兒黑不提白不提的就過去了——黨亮總覺得裡面有什麼奇怪的交易。
第十五章 關於譚忠想要吃的魚,
導演組表示可以預支,但是明天他們要種豆子,因為黨亮把種豆子的地已經弄好了,豆子種子節目組會提供。
而且點豆子這個活,如果人多的話其實一點不累,也考慮到在場的人年紀大的偏多,不然應該先種土豆的——再不種過季了。
實際上他們現在搞得就不太應時。
既然報酬已經確定,徐磊抓住導演組的空子,堅決要一條大魚,但是導演組準備的只是一條普通的特產魚類,重量上不太滿足,結果被徐磊訛了好幾條板鯽。
黨亮其實挺詫異,鯽魚在當地被稱為鯽瓜子,主要就是這魚數量很多但是生長緩慢,一般都是七八兩,上斤的就很少了,而能稱之為板鯽,那至少也得一公斤往上。
養殖的不到板鯽等級就賣了,所以一般來說,這麼大的,都是五年以上的野生魚,這對一般人家來說就可以說是珍貴了,不是專業釣魚人,是不會去搞這東西的,沒想到節目組有高手啊。
巴掌寬的大板鯽,做魚湯屬實浪費,好吃的辦法千千萬,但是隻有一種,是任何人都不會拒絕的,那就是聖旨酥骨魚——也就是下酒的名菜燜酥魚。
這得是把魚淨水裡放一夜才成,而且這是冷盤,大可以明天早上做。
做菜這種事,主勺的還是徐磊,第一天做節目,他沒搞清楚,結果也跟著出去耍,弄得自己挺累,所以菜品看著挺豐盛,但多少有點糊弄,都是些小炒時蔬之類的。
大菜的魚,徐磊說沒見過沒有麟的鯉魚,不知道怎麼做,兩下里為難,只好交給黨亮這半個當地人。
三道鱗鏡面鯉魚,這確實是東北三江水系的特產,皮質極厚,是能用來做衣服、蒙鼓皮的,只有背鰭、腹鰭和側線上有少數的大片麟,面板光滑如鏡所以才叫鏡鯉。
這玩應兒是北方水域特產,脂肪非常厚,尤其節目組提供的這個,正是最肥美的兩公斤以上,身體短粗甚至已經接近正方形的好貨。
五月份雖然也算晚了,但也能颳得上開江魚的名頭。
在當地有俗諺,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用來形容人間的鮮香,一向以美食著稱的徐磊竟然不認識鏡面鯉魚,黨亮對他多少有些失望。
這種魚正適合柴火大鐵鍋燉。
三道鱗改深刀,不斷就行,蔥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