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回: 見習記者江一梅初登新聞舞臺 資深記者於遠超再度諄諄教誨(第1/3 頁)
(當代長篇章回小說)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
——京城新聞圈風雲錄
顧雪林
第27回:
見習記者江一梅初登新聞舞臺
資深記者於遠超再度諄諄教誨
暑假過後,江一梅告別母校武漢大學的師妹們,在杭州無錫遊歷了一圈,返回BJ,到《春明晚報》人事處報到。人事處通知她,分配她到文化社會部當見習記者,見習期一年,部主任是淳于蘭。見習期基本工資4800元,獎金另算。
到人事處辦完相關手續,江一梅領了進門卡和飯卡,記者證需要報社向國家新聞出版署備案後才能發下來。她來到10樓文化社會部的辦公室,正式向部主任淳于蘭報到。
淳于蘭告訴她:“靠北窗的辦公桌現在是你的正式辦公桌,靠東牆的第一排櫃子分配給你使用,你的電話已安好,電腦也已經安好。你馬上隨小邱去後勤領檯燈等文具。”
檯燈等文具領來了,江一梅開始佈置自己的工作臺,檯面是半圓形的,非常寬敞,在桌上最醒目的地方,她擺了一張自己到雲南鹽津落雁鄉採訪時的工作照,背景中隱約有於遠超的身影。
在中午吃飯的時候,江一梅看到大家都到二樓食堂吃飯去了,她拿起桌上的座機,撥通了於遠超辦公室的座機。
“喂,哪位?”是於遠超的聲音。
“是我。”
“哦,我聽出來了。”
“我已經被《春明晚報》正式聘用了,我終於當上記者了,這裡有你的一份功勞。”
“哦,我聽說了,祝賀你!”
“我想......我想今天中午在‘老莫’請你吃頓便飯,可以嗎?”
“好啊,咱們幾點到?”
“12點40吧。”
“好,不見不散。”
“不見不散。”江一梅打完電話,心裡漾起小小的帶有些暖意的波瀾。稍稍化了一個淡妝,就出門了。她想,我今天要提前到達莫斯科餐廳。
在地鐵4號線動物園站下車後,她幾乎是一路小跑趕到“老莫”。她一看錶:12點5分。
進了餐廳以後,她環視了一週,確認於遠超還沒到,然後從容地走到靠窗戶的一個座位,向服務員要了選單,不慌不忙地看起來。
她邊翻選單,邊回想上次於遠超點的餐。她叫來女服務員,開始點餐:“一份蘑菇奶油湯、一份莫斯科紅菜湯、一個罐燜牛肉、一個炸豬排、一份莫斯科首都色拉、一份黑海魚子醬、兩套果醬黃油和麵包。”
點完餐後,江一梅特別囑咐女服務員:“我點的餐,請在12點40上。”
12點半,於遠超行色匆匆地走進“老莫”,他一眼就看見坐在窗邊的江一梅,抱歉地說:“哎呀,我來晚了。”
江一梅看了一下表說:“沒晚,還有10分鐘呢。”
於遠超落座後,又說道:“唉,出來得有點晚。”
江一梅又說:“不晚,不晚。”
說著,服務員送餐來了。江一梅在一片面包上抹黃油和果醬,然後遞給於遠超。
於遠超稍有些驚訝,他拿過麵包,大口地吃起來。他邊吃邊看江一梅點的菜,笑著說:“怎麼,年紀輕輕,點這些懷舊的飯菜?”
“怎麼是懷舊?那天吃著這些飯菜,聽你講話,讓我獲益匪淺。這是答謝!”江一梅略有些俏皮地回答。
“下回,我給你點一道罐燜牛尾和奶油燻魚,味道也不錯。一個人,不要老愛留戀舊味道,也應當喜歡嚐嚐新。神農嘗百草,才能找出最有療效的藥材。記者是一個嘗新的工作,新聞、新聞,‘新’才是一個記者每天需要面對的。”於遠超看似隨意的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