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頁(第1/2 頁)
此時電影已經進入了一個小高潮,經歷過三次失敗後,米爾克終於競選成功了!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公開出櫃競選成功的政府官員,是美國政壇和lgbt平權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成為舊金山市議員的米爾克很快開始履行自己的競選承諾,他和自己的團隊一起推翻了禁止同性戀者擔任教師等公眾工作的加州六號法案,推動了舊金山同性戀就業平等法案的透過。
在這個過程中,米爾克逐漸成為了成熟的政客,並且和他生命中另外一個重要的男人丹·懷特,經歷了從陌生、友好、分歧到反目的過程。
當丹·懷特懷揣手槍,翻窗進入市政廳,朝市長與米爾克的辦公室走去的時候,評委弗蘭卡·波坦特情不自禁地把呼吸都放慢很多,她沒有想到史匹柏會用長鏡頭來處理這一段劇情,而長鏡頭獨有的那種紀實感和史詩感,完全支配了她的情緒,讓她感覺自己好像正在旁觀一段真實的歷史。
這絕對是史匹柏拍過的最長的長鏡頭!另一位來自美國的評委蘇珊·柯達絕對肯定,而且也是最精彩的一個!既是製片人又是剪輯師的蘇珊非常清楚拍攝這樣一個鏡頭的難度,果然,史匹柏會選擇這樣一種題材、找尋這麼一群演員,絕不是為了拍出一部平庸之作的!只憑藉這個長鏡頭,無論史匹柏選擇哪年角逐奧斯卡,無論是「大年」還是「小年」,都絕對鎖死了一個最佳影片的提名。
影片的最後,丹·懷特先後殺死了市長莫斯康尼和米爾克,隨後前往教堂祈禱,然後帶著律師向警方自首。
米爾克的死訊傳出後,無數人駕車前往市政廳,同性伴侶們無言的相擁著,看著米爾克的屍體被警察抬上車,一個人的頭靠在另一個人的肩膀上,沉默的氣氛中開始有人哭泣。
當天晚上,斯科特·史密斯與米爾克的團隊一起領著好幾萬的舊金山民眾,不同膚色的、不同性別的、不同年齡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手捧燭火,從各個街道匯聚起來,沿著市場大街朝市政廳走去,那裡是米爾克夢想開始與結束的地方。
伴隨著米爾克去世前的錄音遺言,鏡頭透過移動搖拍的方式,展示著這場盛大的燭光遊行,目光所及全都是人,人們還舉著米爾克競選時的照片,舉著他和市長的合照,燭火的軌跡遍佈幾條街區,遊行隊伍和街道一樣寬,長到看不到盡頭。
「在聖安東尼奧有個年輕人,突然認識到他是同性戀,認識到如果被父母發現,會被同學嘲笑,被踢出家門,他的選擇只有永不出櫃,或者自殺。然後突然有一天,這個孩子開啟報紙,上面說『同性戀在舊金山參選成功』,這樣他就多了兩個選擇,一個是搬去加利福尼亞,另一個是留在聖安東尼奧,站起來戰鬥。」
「如果我被暗殺,我希望五人、十人、一百人、一千人能站起來。如果子彈要射入我的腦袋,那就也讓它開啟所有囚禁同性戀的密櫃之門。」
成千上萬名哀悼者來到市政廳前的廣場處,他們或把蠟燭放在林肯紀念雕像旁邊,或用手心託舉著燭火,默默開始了祈禱。這些都是擷取的當年舊金山新聞裡的真實畫面。
「我希望運動能繼續,因為這無關個人得失,無關個人野心和權力的慾望,這是為了帶來希望。如果沒有希望,我們就會放棄。我知道人不能只靠希望而活,但沒有希望,生命就沒有意義。所以你、還有你和你們,我們要守護希望,要給他們希望。」
畫面在漫天的燭光中定格了一瞬,然後推向了卡斯楚大街上的一家照相店,街上的裝飾和人們的穿著傳遞著時間已經來到二十一世紀的資訊,但是在那家照相店的櫥窗裡,仍然懸掛著米爾克製作的那張牌子:yes……we are open(沒錯,我們開門/出櫃了。)
舒緩的音樂響起,伴隨著1977年至今的真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