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五蓮縣叩官鎮夏家莊村的歷史和傳說(第2/3 頁)
民們年年焚香祈禱,盼望自家子女能夠像潘龍一樣金榜題名);將夏鳳凰站在柏樹前每日望月思念潘龍的那棵柏樹命名為“望月柏”、“鳳冠柏”(曾有一年,陳毅將軍來到這棵柏樹前,贊其為:好一棵“月中柏”!因此,後人常將此樹稱為“月中柏”;也有傳聞說:這棵古柏乃是眾神之中文昌老爺的化身,是為了點化文人才子而來。數百年來,無論是戰火紛飛的亂世,還是那動盪不安的文化大革命時期,都無人膽敢觸碰這棵古柏的一枝一葉。據說,誰若膽敢動其一枝一葉,必定會遭受報應,不是家破人亡,便是身患重病。)。
下陳村“望月思潘”的愛情故事,宛如一首悠揚的歌謠,在蟠龍河、鳳凰山與千年古柏之間傳唱。
據傳,在悠悠千載之前,“下陳村”有個響噹噹的名號,喚作“夏家莊”(夏家莊的夏家墓地位於村西,現今仍有人在耕田時刨出森森白骨)。此地,夏、潘兩家如兩顆璀璨明珠,熠熠生輝。夏家老爺權勢熏天,膝下有一女,芳名夏鳳凰;潘家老爺清正廉明,育有一子,名曰潘龍。二人自幼兩小無猜,情投意合,遂於嶺頂共同種下小柏樹一棵,以此見證那堅如磐石、忠貞不渝的愛情。
常言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夏、潘兩家本就門當戶對,於是兩家長輩喜結連理,將潘龍與夏鳳凰的婚事敲定。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兩家歡天喜地籌備婚事之際,潘家老爺遭奸人陷害,全家遭受嚴刑拷問,潘龍僥倖死裡逃生,被夏家收留。
潘家遭此大難,夏家老爺頓生毀約之意,欲將潘龍逐出家門。夏鳳凰苦口婆心,百般勸阻,怎奈夏老爺心意已決,潘龍無奈之下,只得被迫背井離鄉。臨別之時,潘龍對夏鳳凰深情款款地說道:讓夏鳳凰耐心等待,待他為潘家洗刷冤屈,金榜題名,榮歸故里,再風風光光迎娶夏鳳凰。夏鳳凰亦信誓旦旦,非潘龍不嫁,並甘願苦苦守候。
潘龍離去後,夏鳳凰對潘龍的思念如潮水般洶湧,時常痴痴地佇立在他們共同栽種柏樹的地方,極目遠眺,渴盼潘龍早日歸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夏鳳凰猶如望夫石一般,天天站在那棵見證他們愛情的柏樹下,望月思君,渴盼團圓。此時,恰巧被來夏家拜訪的一家官宦子弟撞見,那宦官子弟對夏鳳凰的美貌驚為天人,如痴如醉,回家後便央求父親替他前去提親。
數日之後,宦官子弟攜彩禮而至,夏老爺見之,喜不自勝,滿口應承。然而,夏鳳凰聞之,寧死不從,只為堅守她與潘龍之間矢志不渝的愛情。她飛奔至栽種的柏樹前,痛哭流涕,而後撞石自盡。
恰在此時,潘龍於京城為家人沉冤得雪,且金榜題名,榮歸故里。歸鄉後,潘龍首件事便是探望夏鳳凰,孰料所見唯有一堆土墳。鄉人告知他,夏鳳凰為守二人愛情,撞石而亡。潘龍聞之,心如死灰,終日於他們所栽柏樹前及嶺前河邊徘徊,最終投河殉情。
潘龍逝後,河中竟化出一條蜿蜒盤旋的石龍,宛如蟠龍;丘陵亦幻化成石鳳凰之形,潘龍與夏鳳凰所栽柏樹下,眾多巨石湧現,將柏樹托起五米之高,恰似鳳凰之首。鳳凰振翅向南,龍身盤旋四周,龍首鳳頭相對凝望,龍鳳仿若欲相擁之態。村民見此奇景,驚歎不已,皆以為是潘龍與夏鳳凰堅貞不屈的愛情感動上蒼,方有此奇觀,寓意二人長相廝守。村民遂將化身為石龍、形似“蟠龍”之河命名為“蟠龍河”(亦有人稱為“潘龍河”或簡稱為“盤龍河”);將形似石鳳凰之嶺命名為“鳳凰山”(亦稱“鳳山子”或鳳山,鳳凰山下建有文昌廟,村民歲歲焚香祈禱,盼望子女如潘龍般金榜題名);將夏鳳凰立於柏樹前夜夜望月思潘之柏樹命名為“望月柏”、“鳳冠柏”(某年陳毅將軍蒞臨柏樹前,曾贊此柏樹:好一棵“月中柏”!故後人常稱此樹為“月中柏”;亦有傳言云:古柏乃眾神中文昌老爺之化身,乃點化文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