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慈禧(一)母以子貴(第2/4 頁)
寶藏被深埋在地宮中。
這樣的財富和名聲,怎能不讓那些心懷不軌,居心叵測之人虎視眈眈呢?他們對這筆鉅額財寶垂涎欲滴,想方設法地想要得到它們。
所以,當孫殿英盜掘東陵時,人們並沒有感到意外,反而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這麼多珍貴的寶物埋在地下,必然會引起別人的覬覦之心。
時間緩緩推回到公元 1856 年的三月,在那莊嚴肅穆,金碧輝煌的紫禁城的皇宮大院內。伴隨著一聲響亮且清脆的新生嬰兒的啼哭聲,以及那一句句充滿喜悅的“帶把的”吶喊,彷彿一陣無形的風暴驟然颳起,徹底改變了一個女人的命運軌跡,同時也如同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層層漣漪,改變了封建王朝幾千年歷史的最後走向。
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日後在中國封建歷史上,赫赫有名,飽受爭議的慈禧太后。彼時,眼前的這一切,對於慈禧接下來的漫長人生而言,無疑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
要知道,在那個等級森嚴,禮教嚴苛的封建時代,女子的地位相對低下。然而,正是因為自己的肚子爭氣,為皇家誕下了男嬰,她得以母以子貴,憑藉著這一優勢,在那錯綜複雜,波譎雲詭的宮廷鬥爭中,逐漸嶄露頭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她步步為營,精心謀劃,巧妙周旋於各方勢力之間。憑藉著過人的智慧和果斷的手段,一路披荊斬棘,最終走到了清朝實際掌權人的位置。
從那一刻起,她開啟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掌權之路。在這漫長的歲月裡,她的每一個決策,每一次權衡,都深深影響著清朝的政治格局,經濟發展以及社會變遷。
公元 1835 年 11 月 29 日,在寒風凜冽的北京,慈禧降生於滿洲鑲藍旗的葉赫那拉氏家族。她的父親葉赫那拉·惠徵,身為一名官員,在當時的官場中雖有一定地位,但也並非位高權重。
要知道,屬於下五旗的鑲藍旗,在滿族的等級制度中,葉赫那拉氏著實不屬於上層貴族。這一出身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家族在政治和社會層面的影響力和資源獲取。
然而,世事無常,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後來,當慈禧憑藉著自身的謀略和手段,在宮廷的風雲變幻中逐漸站穩腳跟,最終成為權傾朝野的皇太后之後,她展現出了對家族地位提升的強烈渴望和決心。
為了彰顯家族的榮耀,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基礎,慈禧果斷地給自己的孃家人抬旗,將其家族從鑲藍旗改為鑲黃旗,使其歸屬於地位尊崇的上三旗。這一舉動不僅改變了葉赫那拉氏家族的地位和命運,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時清朝的政治格局和社會階層的流動。
不過,近年來,在歷史研究的領域中,關於慈禧的身世,的確出現了另一種引人矚目的說法。據說,慈禧原本是漢人,出生于山西長治的貧農家庭。在那個動盪不安,貧困交加的環境中,她的童年想必充滿了艱辛與無奈。
幾經輾轉,12 歲時被惠徵買入府中作婢女。這一過程或許充滿了曲折與無奈,她可能在惠徵府中,歷經了種種磨難,默默承受著低人一等的待遇,卻又堅韌地生存著。
後來,在她 17 歲的時候,以惠徵女兒的身份,被選入後宮。這其中的機緣巧合,讓人不禁遐想連篇。也許是她出眾的容貌,也許是她獨特的氣質,又或許是某些不為人知的背後運作,使得她能夠獲得這一改變命運的機會。
當然,就目前所掌握的豐富史料來看。慈禧出生於滿洲鑲藍旗,還是最主流,最多人認同的說法。這種主流觀點的形成,並非偶然。眾多權威的歷史文獻,宮廷檔案以及學者們長期深入的研究,都為這一觀點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從清朝的宮廷制度,旗籍管理的嚴格規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