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5 頁)
河套地區,包含了幷州北部四郡,以及上郡北部,西河北部,以及涼州的北地郡。河套土地肥沃,可以稱得上是富庶之地,治理得好,乃是一個巨大的糧倉。
到了東漢,依附與於大漢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地。到了二世紀末期,由於西北羌人的不斷反抗,漢朝對西北地區的控制越來越弱,不少政區不得不撤銷或者撤到內地。
北方的鮮卑逐漸南侵,移居入塞的南匈奴人也在擴大活動的範圍。到了劉辯的便宜爸爸時代,黃巾起義爆發,東漢再也無暇顧及邊疆,朔方、北地、定襄、雲中、五原等郡完全放棄,上谷、代、雁門、西河、安定等郡也都放棄了一部分。
而這些放棄的地方,被稱為“羌胡”所有,實際上是由匈奴、鮮卑、羌等多種民族聚居或雜居,留在那裡的漢人也有一定的數量,但卻被胡人所奴役。
而如今的大漢之外,異族林立,甚至當今,許多的諸侯就是因為打異族而起的家,比如丁原,公孫贊,以及現在自稱相國的董卓。
而這個時代的主要異族勢力有鮮卑,匈奴、烏桓、羌、氐、山越和南蠻。這些勢力對大漢虎視眈眈,甚至對整個後世,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首先,便是鮮卑,在劉辯的便宜爸爸時代,鮮卑族出現了一個梟雄——檀石槐,他一度統一了鮮卑諸部,在長城以北的廣袤地域,建立了東、中、西三部的軍事部落。
但到如今,檀石槐已經故去,而鮮卑又陷於諸部林立的分散狀態。鮮卑又分裂成三個集團:一是步度根集團,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集團,分佈於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來聯盟的東部,所領屬的若干小集團,散佈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
其次便是匈奴,匈奴是大漢的老對頭,一直野心勃勃。兩漢歷代皆仇之,欲滅之而後快!經歷兩漢幾百年的戰爭,匈奴此時已經衰敗了。
但儘管如此,也儲存了相當的勢力,與漢人政權或戰或和,反覆無常。所以強權者用之、弱者防之。
但如今的大漢,已經是贏弱不堪,甚至連防備的能力都沒有了。故而如今,匈奴也一度放大了膽子,雖然名為臣服,卻也時常劫掠。到李催郭汜混亂關中時期,居然入關劫掠,甚至還搶走了如今劉辯麾下蔡邕的女兒蔡昭姬。
烏桓是東北方的遊牧民族,活躍於代郡,遼西一帶。然而,烏桓畢竟是蠻族綜合實力太差,採取野蠻落後的作戰方式。在歷史上,先後大敗於公孫贊、曹操,成就了兩人名望。
儘管它兵馬勢大,也是插標賣首爾。不過也因為他的貌似強大,一度左右了北方列強的很多戰略決策。
羌是一個強悍的民族,生活在西北,涼州一帶。而且羌人很會投機,在三國時代,一直與西北的漢人保持互相利用的關係。它知道漢人是利用自己,所以也反過來利用漢人。其中,韓遂,邊章,就經常勾結羌人叛亂。
羌人是漢末時代,參與諸侯鬥爭最多的異族,好象在西北面能得到羌人的支援,就會佔很大的優勢。如董卓、馬超都是有羌人支援的。而羌也的確是當時最強的異族力量,是諸侯爭相籠絡的物件。
除了北方異族,在南方以及大漢境內也有異族。
南蠻也是在這個時代活躍最多的異族力量,也是最後長期與漢人和平共處的異族。
南蠻的人口不太多,但是好勇鬥狠。這種性格是被他們惡劣的生活環境培養出來的。不過歷史上的南蠻也不太老實,時常威脅蜀地,但是最後還是鎩羽而歸。
而最後一個具有一定實力的異族,則是山越。
山越生活中揚州,會稽一帶的大山之中,他們性格頑強,好鬥。在歷史上長期與孫吳的政權為敵,視移民來的漢人為侵略者。
山越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