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一 月亮的作用(第1/2 頁)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正文卷三一一月亮的作用現在的火星,已經跟過去截然不同。
因為大量彗星的引入,讓整個火星裡面的水分,已經非常接近了藍星的比例。
也就是說,未來的火星,同樣將是一個海洋佔據絕大多數表面的星球。
其實現在的火星海洋就已經成了型,而連綿不斷,已經下了好幾年,遍佈全球的大暴雨,也讓除了一些高地之外,整個火星大陸全部沉浸在一片汪洋之中。
因為這些年持續不斷的撞擊,無數的塵埃微粒濺起,更因為火星大氣層的壓力增長,使它們直接懸浮在了高空,以至於讓火星上面的塵埃雲極厚,厚度竟然達到六七十公里之多。
不僅是火星的大氣層中,就連火星的外層空間之內,都是因為撞擊,而產生的的突破第一宇宙速度的塵埃顆粒,早就已經瀰漫開來。
其中也不缺乏直徑在十幾米,到幾十米不等的小型隕石。
一般來說它們都是落在火星上的,那些小行星們,被火星引力撕裂後,形成的碎片。
不過也有從火星上,被撞擊出來的碎片,只不過因為初始的逃逸速度不夠,才停留在火星附近的宇宙中,成了一群新的衛星。
其實以這樣撞擊的頻率,整個火星的周圍,早就應該變成一團混沌了,差不多就像一個石質的類地行星,一下子變成了氣態行星的樣子。
它的質量變化可能不會有多大,但是因為陽光反射面的擴大,看起來體積可能會猛增數百倍,成了太陽系新的一顆氣態行星。
不過在火星周圍節點上的十二座平臺,早就預判到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這些平臺雖然有著核聚變,作為能源,但是這其實只是備用,主要的能量來源,還是面積已經高達數百平方公里的太陽能面板。
畢竟太陽才是整個太陽系的核心,它發射的能量,哪怕只是擷取億萬分之一,也足以超越月球上所有的聚變反應堆。
這些太陽能面板有兩個作用,一個就是很正常的太陽鞥發電。
另外一個就是要發射陽光,進入到火星,從而給火星增溫。
當然還是發射陽光,給火星增溫為主,為此將會影響一部分的發電效率。
比如太陽能面板的表面就會被設計得很光滑,是達到鏡面的銀白色,就像銀鏡反應的鏡子一樣,被固定在一層能夠耐受宇宙間寒冷和輻射的碳的同素異形體薄膜後面。
這種形式的電池封裝,顯然不是效率最高的那種。
也比如為了把陽光準確反射到火星的表面,陽光就難免不能直射到電池板上,發電的效率自然就下降了。
不過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透過增加電池板面積來實現,最初時候每個節點的電池板面積就只有幾十平方公里。
到現在十幾年過去,面積已經增大到了三百平方公里。
隨著火星增重的結束,不需要考慮到飛來隕石的軌跡,節點的太陽能面板面積完全可以增加到數千,乃至數萬平方公里。
太陽能面板,不管是反射陽光,還是光伏發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陽光照射到面板上。
當初對火星進行增重,自然也考慮到了這些塵埃造成的影響。
雖然節點是在高軌,但是數量龐大的小行星撞擊,造成的影響絕對不會侷限於火星的低軌區域。
因此它們在設計之初,也同時承擔了收集軌道附近各種塵埃的任務。
前面我們就說過,這些節點平臺,除了給火星反射光線,增加引力,還有一項任務就是給火星加上一個磁場。
磁場的作用自然就是讓原本能夠直接進入火星大氣層的太陽風,遠遠地繞開火星。
電磁場,電場和磁場總是難以分開